放大圖片
■足改方案出台後,很多學校密集開展足球運動。資料圖片
強調起引領表率作用 各種活動須充分開展
香港文匯報訊 據央視報道,《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台後,對於改革的一項重頭戲--校園足球,一些地方和學校積極響應,但不好的苗頭也隨之出現,那便是用足球項目替代原有的其他體育項目。對此,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日前明確表示,開展足球活動,絕不是說不開展別的體育活動了,而只是讓足球起到一個引領的表率作用。
這次足球改革方案,14次提到了校園足球,明確要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礎性工程。方案指出,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現在5,000多所的基礎上,2025年要達到5萬所,校園足球迎來了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
校園足球該如何開展
球迷關心的另一項改革,是足球進校園。目前中國足協註冊的青少年球員有3萬5千人,而日本有60萬,西班牙有65萬,只重視精英培養,而不重視校園足球的普及,導致足球人口極度匱乏,嚴重影響了中國足球的發展。足球評論員張路認為,中央對中國足球面臨的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不是你請兩個外國教練,或者國家隊怎麼抓一抓你就能改革的,不是,是要擴大足球人口,中國足球的突破口在哪?在校園,在校園足球。然而,到底如何開展校園足球?是走過去的選拔尖子之路還是走普及型的路子?張路分析說:「現在基本上明顯的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就是走過去的路,比如說在一個小學開展足球,三年級我就選20個孩子成立校隊,這個校隊每天下午兩小時訓練。其他的孩子幹什麼?這學校一千多孩子幹什麼?在旁邊看着。而這些所謂拔出來的尖子,最後的成才率卻很低。普及是什麼?是讓更多具備足球才華的孩子有機會去踢球,他才能夠冒出來。實際上這樣出人才會更多、更快。」
「尊重足球自然生長規律」
足球評論員張斌認為,我們要尊重足球自然生長的規律,而不能人為拉動所謂競技水平提高的速度,而且檢驗中國足球未來,這次變革的成功與否,應該是大家可以從中享受的健康快樂的足球生活,和體育生活正常的教育,這是足球之於當下中國更深遠的意義。
連日來,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一些苗頭,那就是盲目響應足改方案的要求,密集開展足球運動,用足球項目替代原有的其他體育項目,對於這種做法,國家體育總局明確反對。對此,劉鵬局長明確表示:「開展足球活動,絕不是說不開展別的體育活動了,應該是各種體育活動都充分開展,但是足球它的特殊作用,應該在當中起到一個引領的表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