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莉明的戰憶(中)


放大圖片

■ 《愛的教育》「我」至今都記得。 網上圖片

--殤、傷、痕

黃莉明

美軍轟炸的頻率加強和威力加重後,北越政府便動員市民們疏散到偏僻的農村,以更有效地避開轟炸。我因此隨家人到了中越邊境以南一個叫諒山的偏僻山區避難去了。

除了家人的百般照顧和逃難時都會遭遇的某些苦楚,那段時間幸好沒有給我留下什麼驚心動魄的回憶。我只記得那是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也記得一個到了那裡才認識,常帶我到樹林裡練聲的姐姐。

這些轟炸終於在1973年停止,而美國最後一批駐越軍人則在1973年3月撤離了越南。這給了每天都必須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我們一線生機。

美國繼續資助南越軍隊,但這些資金很快便中斷了。當美國總統尼克松倍受水門事件的困擾以致在1974年辭職時,北越便大舉出擊,在1975年春天一舉攻陷了南越的首都西貢(即今日的胡志明市),統一了越南,也結束了這一場戰爭。

停戰之後,慶幸自己大難不死的我們,開始了艱苦的重建生涯。我為了自己可以再度上學而雀躍不已。

越南當時的教育制度和我國的沒有太大區別。他們的小學學科包括數學、語文、歷史、外語、地理、生物、音樂、美術等。我們華裔所學的外語是中文,而越南本地人則學習俄語。可是那裡的中文課程水平很低,我學了幾年才學會用粵語讀和寫幾個漢字,造句是不怎麼會的。

我又開始唱我的歌,只是現在還加上了散文朗誦。我有時會被選到本市的廣播電台錄音,也會有求必應地為鄰居們和在我家門前工作的建築工人們「獻藝」。我很高興自己的聲音能在這艱難的生活中為大家帶來一點快樂。

這期間,我也開始喜歡上了數學。我參加所有的校級比賽,進而被甄選到市級和最終的全北越的比賽。雖然身為老幺的我享受着不必做家務的特權,可家人並無暇指導我的學習。一直從旁支持和鼓勵我學習數學的,是我們的越南鄰居-- 一家清貧如洗卻待人寬厚、其樂融融的知識分子。鄰家的兩個大兒子是大學生,老幺調皮愛說笑,而女兒則是和母親一樣的善良和藹。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幾個年紀比我大且學識又比我高出那麼多的鄰家大哥們,不但從沒嫌棄過我只是個孩子,而且還非常樂意與我討論數學,答疑解題,幫助我為每次的比賽作準備。更好笑的是,就連我比賽得獎的消息,也是由那家大叔拿着報紙來向我父母道賀的。

現在回想起來,除了大難不死,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比同期的人多出了好些幸運。我雖是在戰火中長大,卻仍不失為家裡的掌上明珠,從不需為生計、家務之事擔憂,而且,我的身邊總會出現一些能讓我引以為範的良師益友。

當年的鄰家大哥們除了指導我學習數學以外,還借了許多翻譯的名著給我閱讀。另外,我姐姐也讓我看一些現在已忘了名字的翻譯小說,而我自己的零用錢也都花在書店裡。就這樣,每天做功課之餘,我便在歌唱、朗誦、數學和文學的天地裡尋求自己的樂趣。其中有幾本書名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就是《愛的教育》(注)、《牛虻》、《海底兩萬里》和沒有中文譯本的、故事十分淒美的蘇聯科幻小說《人魚》。

1975年,越南以著名的1972河內聖誕大轟炸為背景,拍了一部名為《河內小姑娘》(Em be Ha Noi)的越戰電影。影片裡的女孩目睹親人慘死時,用小提琴奏出了憂傷悲切的一曲以抒發內心的傷痛。這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產生了要學習小提琴的衝動。

有一天,市裡的少年宮舉行小提琴班的招生,我不假思索地去考,而且考上了。從那時起,我每周就有一次的個人小提琴課,和一次的團體樂理課,費用全免。家裡給我買了一把小提琴後,我便獨自走路去上課,之後又獨自在家裡練琴。就這樣,我為自己添了一門新的功課。

或許我是特別的幸運,又或許排華是在那以後的事,但到當時為止,除了偶爾童言無忌的爭執之外,我所爭取的機會都得到了,所以心裡並沒有被排擠的感覺。

雖然我是那麼充實而快樂地過着停戰以後的日子,可不知何故,每天到了傍晚時分,面對着天邊一片淡紅夾灰的晚霞餘暉,一股未名的惆悵便湧上了我的心頭。這一份感受多年卻未知緣由的情懷,我直到撰寫這些回憶的此刻才終於懂得了。那,是我對即將結束的一天的眷戀,和對自己早逝的童年的懷想。

注:這意大利原文是單字一個「心」的書名,不知為何在用中文的國家被譯成了「愛的教育」。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莉明的戰憶(中) (2015-04-01) (圖)
書若蜉蝣:藝術的發明 (2015-04-01)
詩意偶拾:雨中行走 (2015-04-01)
畫中有話 (2015-04-01) (圖)
豆棚閒話:奇人林嗣環的遭遇 (2015-04-01)
浮城誌:過去 (2015-04-01) (圖)
試筆:舉手投足之間 (2015-04-01) (圖)
歷史與空間:莉明的戰憶 (上) (2015-03-31) (圖)
豆棚閒話:中國式熱心 (2015-03-31)
詩意偶拾:春天的江南 (2015-03-31)
來鴻:迎春花開 (2015-03-31) (圖)
遊蹤:兗州登興隆塔 (2015-03-31) (圖)
歷史與空間:神往普陀山 (2015-03-25) (圖)
書若蜉蝣:麥田:強烈對照 (2015-03-25)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九) (2015-03-25) (圖)
詩意偶拾:傷春怨──維園花展 (2015-03-25) (圖)
豆棚閒話:借錢劾貪官 (2015-03-25)
古典瞬間:蘭蕙新賦 (2015-03-25)
來鴻:花間舊事 (2015-03-25) (圖)
歷史與空間:庭不上婦女 (2015-03-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