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 輝
西方形成藝術意義上的美學(aesthetic)的概念,乃相當晚近的事,直至十七世紀中葉,英國還沒有公共圖書館、音樂廳、博物館等等藝術收藏與演出的公共場所;「藝術」(art)一詞源自拉丁文ars,可追溯到希臘文techne,含義接近於技藝或技術(technique),乃至精明或狡詐(artfulness),在今日看來,可以說與「藝術」的精神相去甚遠。
在古希臘時期,藝術或技藝的關鍵詞正是「模仿」(mimesis),或可稱之為「模仿藝術」的醞釀時期;在概念上,藝術史家稱之為「粗俗藝術」(vulgar art);要到公元九世紀,愛爾蘭人愛留根納(Johannes Scotus Eriugena)才有「七藝」(seven liberal arts)之說:製衣與紡織(vestiaria)、農藝(agricultura)、建築(architectura)、兵藝(militia and venatoria)、商貿(mercatura)、烹調(coquinaria)、冶金(metallaria),至此,「機械藝術」(mechanical art,拉丁文artes mechanicae)於焉誕生。
及至12世紀初,法國神學家聖維克托的休格(Hugh of Saint Victor)在《訓解》(Didascalicon)一書中,以航海(navigation)、醫學(medicine)和舞台表演(theatrical arts)取代商貿、農藝及烹調,他將這些「知識」稱為「機械的」,即「摻雜的」(adulterate),因為「知識」(或技藝)與從自然中借取形式的工匠產品有關。
他認為七種技藝之所以「自由」(liberal),或者是因為技藝要求自由的心靈:「即不受束縛的(liberated)和熟練的(practiced)(因為這些知識追求精妙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或者是由於在古代通常只有自由和高貴的人才去研究它們,而不自由的普通大眾則追求機械事物中的操作技巧。」
這樣的觀點與希臘人輕視體力勞動的傳統相關,希臘人尚智,此所以在他們的眼中,雕塑、繪畫和建築不值得欣賞,從事類似活動的人只是卑微的「手藝人」或「匠人」,遠遠並不是今日意義上的藝術家,他們的「勞作」(work)所涉及的範圍很廣泛:當中包括不同質料及技術的手藝、口述詩歌、造鞋、醫藥、雕塑、馴馬、陶藝,乃至織布,都只是勞作而已。
美國學者拉里辛納(Larry Shiner)起初研究的,是宗教及社會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搜集大量相關文獻,再研究「藝術」的「世俗化」過程,此所以在他看來,藝術與「世俗」或有背馳的傾向--他在《藝術的發明》(The Invention of Art:A Cultural History)一書指出:古希臘及羅馬時期所說的「藝術」,與近現代概念類似的,乃「自由藝術」(liberal or free arts)及「粗俗藝術」,「自由藝術」與腦力勞動相關,只適合於出身高貴和受過教育的人,而「粗俗藝術」則涉及體力勞動。
那就是說,古希臘及羅馬時期的「自由藝術」,核心只在於語法、修辭和雄辯術等語言技藝,乃至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等數學技術;詩歌一般被視作語法或修辭的一個分支,而音樂則是由於它的教育功能及其數學特性,才被納入「自由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