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邀請客人走紅地毯在現代代表視對方為貴賓,來源卻是源於暗殺陰謀。資料圖片
顏色, 除了是衣服、食物或裝修的選擇, 亦蘊含豐富中文西化異同。喜事,中國是繡紅的裙褂,西方是雪白的婚紗;喪事,中國披啡麻帶白孝,西方則是全身的黑。中英語言帶有顏色的字詞諺語更是學習兩語的汪洋大海。讓我們先在一片「紅」海暢泳吧!
首先,中文有不同成語去形容不同程度的紅,例如「柳綠花紅」、「李白桃紅」和「露紅煙紫」 形容明媚春天,繁花嫣紅鮮艷;「暗綠稀紅」則形容暮春時花稀之暗紅。英語亦有不少代表紅色的固有明喻(simile),例如(as)red as a cherry/ poppy(如櫻桃或罌粟般鮮紅)、as red as a rose(如玫瑰般紫紅)和as red as blood/ a ruby(如血或紅寶石般深紅)。
除單純代表顏色,紅色在中西文化亦舉足輕重。尤其在中國社會中,紅色在日常生活,甚至政治經濟都擔當重要角色。中國人認為紅色帶來吉祥好運,在一眾盛事獨佔鰲頭。農曆新年的利是、對聯和揮春、慶賀生辰的紅雞蛋和結婚喜宴時新娘子的旗袍都紅得叫人目不暇給。英語亦不約而同地有paint the town red來形容在街上狂歡盡興。這諺語源自十九世紀初, 英國一名以搗蛋鬧事而臭名遠播的侯爵率領好友醉酒後在城中大肆破壞,把城閘和民居家門,甚至街上雕像都油上紅漆,可說是一眾「紅男綠女」在「燈紅酒綠」玩得「臉紅耳赤」!
紅地毯源於暗殺事件
以紅色為主的喜慶裝飾亦見於在政治要員到訪或電影首映禮用來歡迎來賓的紅地毯。英語不謀而合有red-carpet treatment(紅地毯待遇)和roll out the red carpet(鋪開紅地毯)去表示給予重要人物尊貴的款待。以red carpet代表熱烈歡迎之說法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悲劇作家Aeschylus的劇作Agamemnon,講述希臘諸王之王的妻子在他戰勝凱旋之日,因丈夫以長女獻祭一事懷恨,於是在家門前鋪上紅地毯,準備待親夫走過時加以殺害。當Agamemnon洞悉計謀後,以紅地毯只限於希臘眾神走過的藉口來婉拒其妻的「熱烈歡迎」。
不限於要員才能享受紅色帶來的喜悅吧!相信翻開新一年月曆時最能吸引眼球的應是紅色的公眾假期吧!英語亦有red-letter day表示紀念日,源自羅馬教堂以紅色顯示教會節慶或其他重要日子。其他帶有褒獎意思的諺語亦包括red-blooded去形容精力旺盛的雄赳赳男子和red-hot去形容產品在市場上激起供不應求的熱潮︰Expectedly, this latest smartphone is going to be another red-hot item to be pursued by die-hard fans!(相信這款最新型號的智能電話又會成為忠實追隨者的搶購對象!)
下期再詳談紅色在中西文化和語言間帶有貶意的異同之處。■鍾可盈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英文學系高級講師
逢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