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有一世伯,相依數十載的妻子病逝,在喪禮中見他一臉平靜,之後十多年不見他蹤影,他一直拒絕出席任何聚會。
世伯最近主動現身,出席好友們的聚會。他垂首道明原因:「老妻去世,初期我忙於辦理喪事和一切事務,那時只知道忙這忙那。一切辦妥後靜下來,只感心如刀割,想哭,竟哭不出來,一下子不知如何面對一個人的生活,幾十年了,未試過沒有老伴的日子,接受不了,只覺苦。從此不想見任何人,獨自躲在家裡,只偶爾和不同住的子女交往。日子久了,兒子發覺不對勁帶我求診,才知患了抑鬱症,要吃藥才可以安睡。直至很多年後的一天,我像決堤了,終於能哭,我盡情放聲大哭、大叫,也不知哭了多久,心中的苦澀才得以紓緩。」
「超過十年了,心情才放鬆一點。我忽然想到人生無常,像妻子離開了便猶如煙飛灰滅,再捉摸不到,懷念與記憶都成了虛幻,我繼續傷心也絲毫不能改變甚麼。再想到曾經很親密的家人和朋友,不再相見,可能下一分鐘我便離開這世界,永遠見不到了。」我們一班人聽着他的失蹤自述,不禁摟着他,告訴他:「還有我們在!」
也實在想不到世伯是患了抑鬱症,孤獨地躲起來長達十多年。十多年,確是一段好長的時間。
世伯的經驗告訴了我們,最傷心的人不是大哭者,而是哭不出來的人。時間久遠了,悲苦不一定淡了,不願相見的人不一定和你的關係發生了問題,可能是他們的心情掉落至谷底,與你斷絕交往的人,其實最需要你的支持。
在我們的社會裡,面對傷痛未能走出陰霾的人有許多,不少人因為得不到及時的關懷,以致鬱結成疾,所以我們不要輕易怪責別人的疏離,多點關心他人,你的一點溫暖,可能會帶領他們重見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