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剛
政改工作進入見分曉的最後階段,香港主流民意支持政改的意向清晰,「保普選 反暴力」大聯盟日前宣布,將於本周六(5月9日)開始,一連9天在香港各區舉行「保民主 撐政改 反拉布 做選民」大型簽名行動,讓市民明確表達「我要投票選特首」的意願。「選票有say、政改有機」,通過政改,讓港人重新團結,重新飛躍,重拾希望,為香港再造奇蹟。民意是政改方案能否通過的關鍵,廣大市民尤其是合資格選民積極參與大簽名行動,展示對普選的制度自信,以強大民意支持香港史上最好的民主方案,促使立法會議員為香港投下負責任的一票。
港人爭取普選已有30年時間,實現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已成為本港主流社會的共同期盼,即使社會上對普選有不同主張,但是,政改「631格局」(6成人支持,3成人反對,1成人游離)已相當穩定,大多數市民希望通過政改,邁出落實普選的重要一步。因為,落實普選後,未來的管治者必然更加願意聆聽選民的聲音、回應選民的訴求。市民清楚,手中有票總好過無票,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在立法會內佔少數的反對派議員,不理會社會大多數的訴求,執意要否決政改方案,剝奪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權利,這完全違背民主社會中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規則。阻止政制向前行,延續政爭不休、發展緩慢的局面,亦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政改已到臨門一腳,所有希望普選的市民,不想政改方案被否決,普選變得「蘇州過後無艇搭」,當然要理直氣壯地出來表達支持政改的意見。
落實普選民意是決定性因素
反對派一再重申,即使大多數市民支持通過政改方案,亦不會令他們回心轉意,民意對改變他們否決政改的決定作用不大。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反對派不在乎民意,為什麼他們要賣力地搞「反袋住先」宣傳,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聯署聲明綑綁否決,以壯聲勢?去年「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大遊行、大簽名活動,發動到近20萬人上街,收集到180多萬個簽名,展現出香港市民最強聲音:「還路於民,恢復秩序,維護法治」。強大民意的背書,成為特區政府、警方依法有理有節、妥善處理「佔中」的關鍵。另一方面,「佔中」破壞法治、癱瘓社會,令市民生活大受影響,最終忍無可忍,8成民意一面倒地反對「佔中」,反對派不得不向民意低頭,承認「佔中」失敗。香港要落實普選、推動民主進步,民意始終是決定性因素。如今普選已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市民希望爭取到屬於自己的一票,就應該主動走出來參加簽名行動,讓全社會知道港人支持政改的熱情、渴望,讓掌握着普選命運的立法會議員看清楚什麼是民心所向,是否真的可以不考慮民意就作出投票的決定。
立法會議員須審時度勢順民意而為
有別於去年的簽名行動,此次行動主要是針對500萬名有資格選特首的市民,簽名者也是今明兩年區議會、立法會選舉的選民,簽名既是對自己投票的一個承諾,也是顯示對未來選舉的影響力。參與今次簽名的市民,將在今明兩年的區議會以及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出來投票反對否決政改的人,簽名結果將對未來的選舉具有預示意義。目前,香港正處於歷史的轉捩點,通過政改與否,香港將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通過政改,落實普選,標誌着經過長時間的內耗和折騰,香港廣大市民終於找到長遠的方向和出路,可以讓港人一同為香港創造新的奇蹟,創造社會發展的大時代、經濟發展的大時代、民生改善的大時代;否決政改,令「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變得遙遙無期,香港繼續糾纏在沒完沒了的政改爭拗中,進而令香港目前已非常嚴重的內耗加劇,令到香港急需處理的問題,包括經濟、房屋土地、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繼續停滯不前,只會進入一個全港皆輸的局面。立法會議員的抉擇決定了港人的不同未來,是憑政治良心投票,讓香港500萬選民普選特首的期望得以實現,也拓寬自己的政治空間,還是一意孤行,讓市民普選夢碎,遭受票債票償的懲罰,立法會議員能不審時度勢、順民意而為嗎?
簽名展示對香港普選制度的自信
特區政府依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制定的政改方案公布後,反對派全面發動惡意攻擊,糾纏於「真假普選」的無謂爭論,企圖繼續誤導市民、干擾政改討論。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重頭文章,全面闡述香港普選問題的歷史源流、法律基礎以及香港的特色,指出行政長官普選制度適合香港實際情況,具有合憲、民主、正當、穩健的四大特點,是香港歷史上最民主的制度。張曉明的文章傳遞權威信息,澄清了反對派在行政長官普選問題散布的迷霧塵埃,有助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樹立行政長官普選的制度自信。廣大市民積極支持撐政改大行動,以實際行動顯示對香港普選制度的自信,為促成普選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氣氛,為開創香港的美好未來盡一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