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能源經濟學會會長、退休大學教授
近月大量資金湧入股票市場,股價狂升,香港與內地股市進入「牛市狂潮」。此等市況最易賺錢,人人逐利,但亦為最危險時期,投資者宜審慎處理。
有調查,四月時,投資者就算合起雙眼買股票,皆能獲得一成或以上的利潤。股市如此風起雲湧,此時不買股票似乎「對不起老祖宗」,散戶遂紛紛入市,欲從中分一杯羹。但投資者可有想過,是誰在大派金錢,致使人人獲利?難道是天降橫財,神靈庇佑?現在港股每日成交額近二千億港元,數額之大,並非散戶所能投入,明顯是大戶的部署。
投資者需明白,股價升跌基本上由基礎因素決定,惟此等因素很少一夜變天,例如公司盈利(即賺錢能力),很難於一兩個月內快速提升,除非公司有重大發明並可立即大量生產推出市場,惟此等情況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
又如,國家政策需要時間執行和實踐,才可發輝效用。惟現時國策概念一出台,相關股份價格立即以倍暴漲,明顯是過分炒作。
此外,客觀投資環境亦不會瞬間大變,例如加息或減息、收緊或放寬銀根等,此等訊息通常早已預知或有跡可尋。
因此,股價暴升乃是大戶欲瘋狂炒上,伺機派發的結果,兩地股民宜小心。
值得注意的是,大經紀行及傳媒編做許多「故事」,通常別有用心。以油價為例,早幾年,大經紀行及大基金經理預期油價行將大升,先在石油期貨市場建立好倉,再透過權威性的大報章和雜誌發布「石油頂峰論」等捕風捉影的訊息,又發表報告預測油價上試二百美元一桶,甚至更高的價位,為油價升勢推波助瀾。如今則反其道而行,油價急挫,則蜂擁指出世界油產過剩,未來油價不可能升穿一百美元一桶。此等論調前言不對後語,大行有意利用傳媒製造輿論來愚弄街外人,企圖操控油價走勢,從中漁利,明顯不過。
是次牛市狂潮,大戶需要時間「轉身」,亦即部署出貨才能獲利。未來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至半年,仍為旺市,意味股價在高位區間上下波動,大戶不斷暗中「滲貨」,普通散戶及基金則習慣了高價水位,繼續購入股份或不捨得沽貨,最後資金撤離,股市大瀉,部分股價於短時間內蒸發幾成,散戶頓時滿手「蟹貨」。
是故,每次牛市狂潮過後,資金總會從散戶口袋轉移至大戶手上。股市存在周期性起伏,牛市一般隔數年才出現一次,有些「蟹民」受綁數年,亦未必可回本。此種現象不是香港獨有,世界各地皆如是。
最後賺蝕,視乎跌市來臨之時,投資者持貨之多寡。在股票市場上需有經驗及決斷力,洞悉市況,適時調整個人投資策略,尤其眼見大市行將大跌之時,宜下定決心沽貨離場,否則最後不但盈利不保,賬面上還可能深深虧蝕,輸掉「老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