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松
特區政制改革的爭論,由來已久,現已進入關鍵時刻,正反雙方都發動了民意戰,有的認為,倘若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被否決,各方都是大輸家,是耶?非耶?
政改爭論乃因它的實質並非民主多寡的分歧,也不是普選真假的「拗撬」,而是特區管治權應否由愛國愛港者掌握這麼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的嚴重分歧,早在香港回歸前的過渡時期就已經出現,圍繞着末任港督彭定康所提出的「三違反」的政制方案,社會產生十分激烈的爭論。該方案是英國被迫撤出香港之後意欲借此奪取香港管治權而設置的「抗中亂港」方案。
由於《基本法》根據「一國兩制」大政方針而設,不僅對香港特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確保愛國者治港。這就不難明白,為甚麼《基本法》面世之後,反對派從沒有停止過對它的攻擊,諸如「居港權問題」、「廿三條立法問題」、「人大釋法問題」、「中央干預問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問題」、「河水井水問題」、「功能組別和直選問題」等等。從香港特區成立之日起,爭論即喋喋不休,而且越來越激烈,乃至近年的「反國教」、「佔領行動」、「港獨」等,矛頭均指向愛國愛港人士,指向特區政府,更進而指向中央。為此他們竭盡詆毀、抹黑之能事,無所不用其極,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要取得對香港的控制權。而今則藉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時機,提出「真普選」的政治口號,要否決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而制訂的政改方案,企圖奪取香港的管治權。
今天的政改爭拗如此尖銳,反對派這樣頑固,原因何在?政權誰屬的大問題,決定了爭拗的長期性、尖銳性、複雜性和深刻性。香港特首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來擔任,這是關乎國家主權和香港長治久安的關鍵問題,是一寸也不能退讓的底線。
問題在於反對派,有那麼一小撮「激進派」,這些人反共反華既入骨又狂妄,矛頭直指中央,企圖以香港為立足點和基地,以多種方式進行「顏色革命」,企圖使國家變天。這分明是蚍蜉撼大樹,還是要硬撼,那管他可笑、愚蠢與否。其實,這些人要變也難。奇在其他的一些人竟然任其綑綁,至今仍未醒悟。如欲繼續從政,跟隨那些激進派分子,無疑是死路一條。
政治是多變的,有的變化非到最後一刻也不會出現,因而有人對政改方案的通過仍感樂觀。有人擔心方案一旦被否決,政制原地踏步,香港政局會繼續被政爭纏繞。現在特區政府正全力向市民推廣方案,提出「2017 一定要得」的口號,表示出政府的決心。如能實現行政長官普選,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它滿足了五百萬選民的熱切期望,又提高了行政長官的認受性,有助於政通人和。現在正是反對派議員須作出抉擇的時候,無論從個人、黨派利益還是香港整體利益出發,通過政改都是理智、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