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就非華語學生及有特殊需要學生支援的討論進展。文件提及要提升幼師在照顧非華語生學習差異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加強校本支援服務,協助非華語生學習中文,順利過渡至小學。
免費幼教委員會亦認為,應加強以非華語兒童中文學與教為主題的「大學-學校支援計劃」,向幼稚園提供非華語生照顧津貼,以照顧學生的多元需要。委員會又指,部分簡介會或研討會為非華語家長提供傳譯服務的做法應予繼續。
至於有特殊需要學生方面,委員會認為,除了增加康復服務外,服務模式亦須予以改善,為有需要的學童、家長或照顧者,及他們就讀的幼稚園提供更佳的支援。就今年施政報告公布,社署會利用獎券基金推行試驗計劃,以發展和嘗試新服務模式,為就讀於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到校康復服務,委員會亦建議有關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及幼稚園一起制定計劃內容。
就應否為幼稚園提供額外資助,以採購支援有特殊需要學生的服務,委員會則有所保留,認為未必能採購適合服務,更遑論監察及評估服務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