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質疑性小眾報告 明光社批不可靠


放大圖片

■左起:為傅丹梅、束健銘、鄭德富、循道中學校長羅世光及康貴華。 溫仲綺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溫仲綺)教育學院於上星期發表《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中學生在校園遇到的騷擾和歧視經歷》的研究報告,當中指出社會對性小眾認識不足,建議學界制定反歧視的處理機制,又提出學校要設立「中性廁所」,容許學生以個人認同的性別選擇校服、頭髮長短及洗手間等,引起爭議。明光社昨舉行發布會,質疑該研究假定不贊成同性戀就是「偏見」,屬於有預設立場,而研究方法也過於粗疏,可靠性成疑;另有學界人士認為,報告所提出的建議難獲普遍家長接受,部分做法反而引起標籤效應,對性小眾學生有反效果。

教院的研究報告,以問卷訪問了332名準教師,又與60多名性小眾學生、其家長及處理有關個案的社工訪談,指出性小眾學生在校園會遭受不同程度的騷擾及歧視,因而產生焦慮與情緒不安。另外,準教師則普遍未受過有關跨性別的性教育訓練,16%人對性小眾有「嚴重」及「非常嚴重」的偏見。

傅丹梅批粗疏 束健銘稱不全面

有關報告的內容,引起部分社會團體關於性小眾的爭議。明光社副總幹事、註冊社工傅丹梅認為,有關研究過於粗疏,令人懷疑其可靠性;她又質疑,有關研究有預設的立場,假設不贊成同性戀便是「偏見」。前平機會總主任、大律師束健銘則指,報告中「騷擾」及「歧視」的定義,與現時的歧視法不符,且未有考慮學校的宗教自由、良心自由及家長選擇教育的模式,並不全面。

「中性廁所」恐標籤效應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鄭德富則指,報告建議學校可參考台灣的做法,但當地相關教材本身也有很大爭議,包括教導小學生肛交、雜交等,並非普遍家長可以接受。至於「中性廁所」等建議,反而會構成標籤效應,引致對使用者的偏見。精神科醫生康貴華則指,性小眾學生易受到同學的欺凌,但認為最有效的做法是,推動校園關愛文化,由教師和社工個別定期約談等,幫助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負責研究的教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郭勤,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報告已提及有關歧視和騷擾的定義,概念沿於外國研究性小眾的著名學者,所用問卷亦經常在外國的同類研究中被採用,可靠度獲證實。

相關新聞
浸大跨科製動畫 病人睇片識「洗腎」 (圖)
好人好事:慈母淚 觸動毒女蛻變 懂珍惜 盈瑩盼成社工 (圖)
教院專家會集「橋王」優化「混學」 (圖)
質疑性小眾報告 明光社批不可靠 (圖)
陳萬雄勉漢華生傳承中華文化
THEi 12億建校舍 學費無影響 (圖)
科大慈善賣物會「添食」 (圖)
萬人計劃:北上跨科交流 科技可添美感 (圖)
訪金城學西北歷史 遊敦煌感絲路文化 (圖)
港高校領袖訪長三角商合作 (圖)
文學之星系列:為生命染上色彩
海外升學秘笈:清華設校長推薦 夏令營預收選拔
人口政策:「二胎」彌補「一孩」 生育不似預期 (圖)
模擬試題: (圖)
尖子必殺技:「養兒」成本漲 「防老」已退潮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