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腎病患者觀看動畫短片後,提高了衛生意識。 受訪者供圖
提升衛生意識防併發症 下一套擬推廣器官移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播系團隊早前成功完成一次跨學科合作,利用動畫與醫療知識的結合,為年老的末期腎衰竭病患者介紹腹膜透析程序的清潔衛生資訊,提高他們對感染併發症的警覺性。團隊利用1年時間,完成資料搜集、劇本創作及後期製作。該學系高級講師李啟華表示,不少病人看完動畫後,感同身受,從而提高了衛生意識;未來製作團隊擬用器官移植為主題,再次利用動畫傳遞資訊,令社會人士更易接受器官移植。
腎科專家「驚醒」 腹膜炎可致命
李啟華介紹整個項目的理念時表示,腎科專家林萬斐醫生是其友人,聊天時提到,不少末期腎衰竭病患者需透過腹膜透析(俗稱「洗肚」)作第一線治療,但不少病人忽略過程中的衛生風險,導致腹膜炎,嚴重者甚至會引致死亡。兩人開始構思如何改變有關情況,靈機一觸下決定合作,以動畫推廣醫療資訊,期望有助治療。
李啟華的團隊成員,除了林萬斐外,還有該系助理教授馮繼峯。團隊利用教資會「知識轉移合作項目」的10萬元資助,啟動該計劃。李啟華表示,以往動畫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娛樂,「今次透過動畫,以輕鬆手法,傳遞嚴肅的醫療知識。」
製作動畫過程其實不易,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探訪28名病人,以了解他們的情況及背景,從中發現不少病人對衛生的意識不足。李啟華說:「他們會以為看不到細菌的存在,就代表乾淨。」其後馮繼峯從不同的文獻中,進行資料搜集及分析,李啟華則以兩個月時間構思劇本、分鏡及鏡頭運用。最後創作工序,就由一名浸大傳理系畢業生負責繪畫動畫及錄音等後期工作。
李啟華指,受訪的末期腎衰竭病患者主要是長者,他們普遍有「怕連累家人」的心態,故其製作的動畫,就以一位因腹膜炎在春節期間住院的祖母為主角。片長約9分鐘的動畫,主要講述祖母回憶起自己因忽視清潔消毒步驟而引發感染。住院期間,兒孫來探望,小孫女以畫作寄託一家團聚的心願,祖母想到不能陪家人吃團年飯,心中更加遺憾。
片段被安排在不同醫院試播,巿民亦可登入YouTube瀏覽,網址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RQ6L6KINk&app=desk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