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原油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衡現象,亞洲需求疲弱、北美頁岩油產量高踞不下,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維持供給等因素,國際油價一度跌至每桶45美元以下。跌跌不休的態勢終於自今年1月份開始出現回穩跡象,並反彈至今年來的相對高點。截至周一(6月15日),布蘭特原油和西德州原油反彈逾30%。華頓全球黑鑽油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受原油供應過剩及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將持續在每桶60美元間震盪,伴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迅速增長,能源基金走勢可望漸入佳境。 ■華頓投信
受原油供應過剩及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近期國際油價漲跌互見。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OPEC 5月份日均原油產量達3,133萬桶,為2012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產油速度都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即使美國運營的油田鑽井數量繼續下降,預期美國頁岩油產量7月將降到今年來最低水平,但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庫存還是超過五年平均值9,000萬桶,加上美元走強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投資吸引力,種種不利因素皆讓國際油價承壓。
華頓全球黑鑽油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短期油價或將維持相對低檔,但長線來看油價將有進一步走升機會,並看好能源類股未來的表現機會,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第一,北美探勘開採公司資本支出減少,鑽油井平台持續降低,可望對未來產量具有調控效果,將紓緩北美高原油供應量的壓力。
「一帶一路」存龐大商機
第二,目前中國的進口原油中一半以上來自於中東地區,透過「一帶一路」的政策和國際能源價格相對較低的有利時機,加快能源輸送通道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中國主要資源獲取來源,藉由與中東及中亞地區加強能源合作,將進一步確保中國油源穩定供給。第三,每年6月至11月為美國墨西哥灣颶風的季節,有可能對該區域石油生產帶來威脅,加上夏季用油高峰將至,因此預期季節性因素或將進一步為國際油價帶來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隨着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進口石油的數量也不斷增加,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2014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今年4月的原油進口量甚至一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華頓全球黑鑽油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分析,亞洲主要石油消費國經濟結構出現轉型,將進一步帶動燃料需求。尤其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除了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等運輸通道安全,亦為中國能源裝備出口帶來競爭優勢和廣闊的市場。
美原油供應未來半年或見底
看好油價長線走勢以及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政策將確保中國油源穩定供給,隨着中國持續提高原油儲備,加上伊朗近期與西方的核問題談判尚未完全定論,若投資者看好油價長線走勢,不妨可考慮逢低布局能源基金。雖然國際油價短線仍屬震盪走勢,但隨着美國原油供應可能於未來半年見底下,預期能源股長線仍具投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