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愛拚敢闖融入創業大潮 港青藉內地「互聯網+」創新天


放大圖片

■李英豪創辦的「錢方」公司業務遍及內地31省(區)353市。 本報北京傳真

香港是全球最早接觸互聯網的地方之一,而互聯網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之際,卻面臨動力不足的窘境。不少創業者指出,缺少資金、人才、市場的支撐,香港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如何才能讓香港的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業內人士認為,內地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為香港互聯網經濟突圍提供了絕佳的機遇。如果香港特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社會營造良好氛圍,內地積極創造條件,年輕人愛拚敢闖,主動融入內地互聯網創業大潮,香港互聯網經濟將大有可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琳、實習記者 劉問渠 北京報道

坐在北京望京SOHO近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李英豪很感慨,如果不是2010年毅然離開香港北上創業,也許他和他的團隊還只能「蝸居」在香港某個20幾平方米、沒窗子的寫字樓裡,為生存而被迫做些IT外包業務。

80後香港仔 公司擁200員工

「這幾年過得很神奇。」這名80後的香港仔自己也沒想到,僅僅用了4年時間,他所創辦的「錢方」公司就已經成為一家業務遍及內地31省(區)353市、年交易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功完成B輪融資、擁有近200名員工的互聯網公司。

李英豪把他的成功歸功於「天時、地利、人和」:選擇對了方向,進入一個當時相對空白的移動支付領域;內地互聯網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找到了合適的創業夥伴和投資人。

「如果我還待在香港,肯定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在香港有過一次創業失敗經驗的李英豪說,香港只有700多萬人,對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足夠生存,但基本上沒有可能培育出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且香港優秀的電腦人才寥寥可數,天使投資人也不是很多。

互聯網港創業 籌款沒渠道

「很難」,基本是互聯網創客們在香港創業的共同感受。即將在月底於中環推出美容O2O項目 Helen's Spa 的香港創業者 Helen 告訴本報記者,她把自己的房子賣掉,才籌措到300萬港元的啟動資金。Helen說:「在北京,只要與互聯網創業相關,咖啡館都能找到天使投資,但在香港我甚至不知道去哪裡找,沒有渠道。香港的投資者對互聯網創業並不感興趣。」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市場極度發達,為什麼反而缺乏支撐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天使投資?曾在香港有過成功創業經驗的和君資本天使基金管理合夥人陳韻林向本報記者表示,香港互聯網不受資本市場青睞,一方面是香港市場太成熟,商業模式的創新空間小;另一方面,香港的市場空間實在太小,缺少互聯網經濟發展必要的人口紅利。

「這樣的環境,很難培育出大型互聯網公司,投資人也很難從中找到好的投資機會。」 陳韻林說。

在陳韻林看來,香港的互聯網發展必須融入內地才有機會。「現在一些香港互聯網創業者們經常會想,做個產品先鋪香港市場,然後再做個英文版去拓展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這種思路是完全有問題的。為什麼不考慮把產品做一個繁體版和一個簡體版?要知道,內地有着幾億量級的互聯網用戶。」

互聯網金融 機遇不容錯過

陳韻林說,香港已經錯過了90年代初互聯網剛剛起步時的先發機遇期,如果再不能搭上內地互聯網快速發展這趟免費的快速列車,香港互聯網的境遇今後將更加艱難。

對於香港發展互聯網的切入點在哪裡?陳韻林認為,香港畢竟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人才儲備豐富,而互聯網金融目前在全球尚處起步階段,有點像20年前的電子商務,如果香港能夠抓住機遇,還是有可能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殺出一條路來,湧現一些偉大的創新公司。

相關新聞
愛拚敢闖融入創業大潮 港青藉內地「互聯網+」創新天 (2015-06-26) (圖)
文匯觀察:期待香港互聯網經濟改觀 (2015-06-26) (圖)
擁抱「互聯網+」 香港大有可為 (2015-06-26)
政協籲降港人內地開網企門檻 (2015-06-26) (圖)
67港大專生河南黃帝故里尋根 (2015-06-25) (圖)
李德建倡港生內地創業 (2015-06-25) (圖)
盧福明:文化尋根增民族認同 (2015-06-25) (圖)
特稿:趙素萍:增進友誼展示河南形象 (2015-06-25) (圖)
港生:身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感自豪 (2015-06-25) (圖)
特稿:豫港學生唱《十年》氣氛熱烈 (2015-06-25) (圖)
聽禪宗音樂 少林寺拜師 (2015-06-25) (圖)
特稿:鈞瓷璧「五彩同心」贈團友 (2015-06-25) (圖)
「千歲龍」珍惜相聚時 (2015-06-19) (圖)
糯米飄香:葉失收「粽麼辦」? 老字號不加價 (2015-06-19) (圖)
特稿:競渡靠合作 玩法趨多元 (2015-06-19) (圖)
特稿:毒青「有粽」有創 意 膺主管製泡菜粽 (2015-06-19) (圖)
內地生湧到 鐵路盤旺租 (2015-06-14) (圖)
內地生港求學 十年增三倍 (2015-06-14) (圖)
自資專上課程內地生人數 (2015-06-14) (圖)
八大院校資助內地生人數 (2015-06-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