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前排左起:教練Ricky、隊員王俊棠、主席黃炳明應舊同學號召,尋回昔日書友組成「康柏龍」,既可重溫賽龍舟,同時趁聚首回憶在學生活。 劉國權攝
那些年赤航書友仔 四十載後組隊再下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袁楚雙)午後陽光熾熱,赤柱正灘近航海學校對開齊集了數十名魁梧壯漢,他們身穿熒光黃衣,手執末梢印上「赤柱」的船槳,在酷熱天氣警告下將灘邊的龍舟推下水,準備向海中央出發。這班年近花甲的龍舟健兒,40年前於赤柱香港航海學校(赤航)畢業,之後有人與海為伴任航海員,亦有人「上岸」轉戰金融業。40年後一個忽發奇想,眾人重拾船槳,組成「康柏龍」龍舟隊,回到海邊挑戰體能極限,並藉龍舟競賽聚頭,一起訴說當年事,細談當年情。
2011年成立的「康柏龍」,意指健康、合拍的龍舟隊,隊中所有隊員均年過50歲,部分人甚至已屆花甲之年(60歲),會員由最初僅20人,逐年遞升至現時正式會員達70人,今年隊伍會以兩條龍舟應戰,現時被編入男子乙組隊伍,屬成績中游的組別。
取名寓意健康合拍
主席黃炳明(明哥)指,當年同期畢業的同學身為赤航另一龍舟隊「舊生龍」的會員,「他們在『舊生龍』中像大師兄,但又想找同期舊生,搞一條『千歲龍』。」他解釋,一條龍舟廿人,每個人半百歲,加起就一千歲,於是各人號召昔日書友,湊夠人數後為新隊改名,「我們想健康,又想合拍,所以取名『康柏龍』。」
「成班同學,勝在凝聚力強」
隊員之一、藝人王俊棠(棠哥)說,赤航自設龍舟隊,不少學生都曾參賽,反而畢業後無機會參加,不過赤航學生多對水上活動有情意結,故組成「康柏龍」亦得到不少人和應。然而中年人的體能普遍較年輕人遜色,「康柏龍」又有何優勢?棠哥答道:「我們一班同學,每次練習都好多人,凝聚力很強!」他續稱,隊員間有人已近六旬,大家都抱荂u見得一面得一面」的心態重聚。
「求的不是成績,是相聚」
教練胡志強(Ricky)補充,現時康柏龍平均每周約有40人專程回到赤柱訓練,不少畢業生都曾行船或從事紀律部隊,因此體能不算太差,加上赤航紀律嚴明,畢業生的自律性也較高,「龍舟是非常高體能的運動,曾見過外面的年輕人,扒了兩三次已支持不住。但我們不是求成績,是希望相聚。」
昔寄宿共對 重聚默契現
神奇的是,由黃毛小子到花甲之年,手足間的默契卻未有隨時間流逝,要「落艇」便數人動身推船下海。明哥解釋,少時的學校寄宿生活雖艱苦但快樂,一周只可回家一天,「共處3年,每天24小時相對,讀書、水上活動、睡覺,當時對同學仲多過對家人!」默契由40年前練成,「可能大家都一同成長,重聚時性格也較容易磨合。」
這幫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入學的赤航大師兄,一聚首便回憶兒時往事,「以前飯堂的牛肉粒硬到好似擦膠!」、「睡床只有兩塊木板,會夾到肉!」口中說珍惜下半生的相處時光,但亦不忘競賽必備的鬥志,一問到比賽目標時,棠哥劈頭一句:「入甲組!」誓要助「康柏龍」挑戰極限;Ricky則希望「扒到70歲」;唯獨健康曾響警號的明哥希望大家舒適為先,「雖然大家年紀有返咁上下,要量力而為。但落場一定會想贏,他們各方面都好有紀律,惟有這一點『話極唔聽』,要『搏到盡』,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