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互聯網經濟在內地有很龐大的市場。 資料圖片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資源集團主席黃英豪向本報記者表示,內地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讓不少港人尤其是年輕人想試試身手。但現在由於各種政策限制,港人進入內地互聯網面臨很高的門檻,這令不少港青望而卻步。他呼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港資企業採取與內資「一視同仁」的政策,嘗試在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特定的地區,通過試點方式,逐步取消不必要的限制。
黃英豪說,內地互聯網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市場規模之大,機會可以說遍地皆是。不少港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想試試身手。但是,這個行業屬於典型的「大門雖開」而「小門」、「玻璃門」處處存在的情形。例如,根據內地法規,任何內地開設的互聯網公司,都必須拿到信息產業部門頒發的ICP經營許可證方能營運,但港人作為境外人士或是外資獨資公司,是無法取得ICP經營許可證。即使有CEPA的多個補充協議,港人還是需要在內地成立合資公司才能參與這方面的業務。
鑒於此,黃英豪呼籲,通過制訂「十三五」規劃的機會,把支持港人到內地發展互聯網企業的內容寫入規劃內,從宏觀政策層面鼓勵港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到內地開創互聯網事業,分享這個充滿潛力及規模巨大的市場。
建議享內企同等待遇
黃英豪建議,在一定程度上對港資企業採取與內資「一視同仁」的做法。特別是允許小額資本的港企,可以獨資公司的身份獲得有一定條件限制的ICP經營許可證,以鼓勵香港青年人到內地開創互聯網事業。他認為,可以嘗試在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特定的地區,通過試點方式,逐步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向香港互聯網企業全面開放內地相關市場。至於監管方面,可以用事後監察的方式,對違反內地法律法規的行為,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調查處理乃至法律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