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扶持科技新興企業 政策資金雙管齊下
近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廣東成為熱詞,緣於廣東省市各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造最優創業環境,降低創業門檻,大力扶持科技創新與創業,在出台技術、資金扶持政策的同時,還有效推進一系列創新及創業大賽和扶持平台積極引導產業方向。目前,智能裝備、現代物流業、電子設備製造、新能源、汽配、節能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等產業成為廣東重點扶持對象,一大批創新性強、技術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和企業得到了重點扶持。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俊峰 廣州報道
5月中旬,在廣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和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聯合舉行的「科技創新政策宣講培訓會」宣講活動上,為配合落實廣東省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即「粵12條」)文件精神,推出了一攬子的配套細則,把科技創新和萬眾創業的利好政策落到了實處。其中,廣東將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失敗的企業給予補償等新政策,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進行了大力的扶持。
設風險補償金 創業失敗可獲補償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劉煒表示,「粵12條」是一個「政策工具包」,不僅有激勵企業創新投入的普惠性政策,還有完善孵化育成體系和新型研發機構扶持舉措的引導性政策,以及激勵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的鬆綁性政策等。記者獲悉,目前已經出台的「粵12條」配套細則有4個,包括《激勵企業研究開發財政補助的試行方案》、《科技創新券後補助試行方案》、《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及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試行細則》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後補助試行辦法》等。
記者瞭解到,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及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試行細則》要求省、市兩級財政設立的創業投資風險補償資金,將聯動支持孵化器內在孵企業融資發展。對孵化器內創業投資失敗項目,省財政和當地市財政將分別按照投資損失額的30%和20%給予創業投資機構補償。這就意味著,創投機構投資失敗,政府將補償一半損失。對在孵企業首貸出現的壞賬項目,銀行按壞賬項目貸款本金的10%分擔損失,省財政和當地市財政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分別按壞賬項目貸款本金的50%和40%分擔損失。按照細則,創業投資風險補償資金的支持對像為:具有融資和投資功能,投資於科技企業孵化器內初創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公司制或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機構。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的支持對象是: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內在孵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
據透露,廣東省財政對單個項目的風險補償或本金損失補償金額不超過200萬元,當地市財政對單個項目的風險補償或本金損失補償金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上限。政策上涉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融資和管理,有效期3年。
促中小企轉型 重點推進科技創新
據瞭解,廣東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8,000家,其中絕大部分為小企業,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一批成長期小企業加快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本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的重要方向。廣東省及各地方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引導各類資本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聚集,並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廣東省的扶持政策重點引導資金流向國際技術前沿,地方重大需求以及產業創新鏈。比如新一代顯示、新一代移動通信、智能製造、現代物流業、新能源、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節能環保、新材料、物聯網、文化創意等等產業成為廣東主抓的扶持對象,一大批創新性強、技術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好的相關項目和企業得到了重點扶持。
在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引導下,高新區、科技園、孵化器、研發中心等平台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及創業大賽等形式建立起了科技、金融、財政部門聯動機制,改革財政資金使用方法,加大風險補償比例,創業投資、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新興模式吸引和推動千億元資金扶持廣東數萬家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廣東省財經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提升市場拓展能力,從2014到2018年每年都安排7億元圍繞著這些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重大科技需求支持研發創新項目,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相結合。另一方面,在扶持創新之外,還扶持企業進行市場拓展,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進出口,促進外貿發展,比如2014年廣東省財政就對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拿出了2.7億元扶持,支持中小企業參加境內外貿易活動、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
地市掃瞄
東莞 科技金融結合試點 科技創新項目產量高
發明專利貸款、商標專用權貸款......這些新型的融資方式正在成為扶持東莞松山湖工業園區的創新高新企業的重要方式。東莞政府在推動金融、科技、產業融合方面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組合拳,助力科技創業型企業發展,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摸索出了新路。
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09年,東莞就成為了全省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市,東莞市也最早出台了創新財政投入方式促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的工作方案,到2015年末,要爭取撬動金融機構和試點銀行為東莞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傳統優勢企業提供不少於20億元規模的融資支持。針對市場對創業型企業前端支持的缺位和失靈的問題,東莞市財政設立了種子基金,首期5,000萬元的種子基金全部用於並僅限於投資東莞市內註冊的創業早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其中優先考慮獲得政府立項的戰略性新興項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省市創新科研團隊等。
據瞭解,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多,是東莞的一個特點,基本上每個鎮都有一個,已經有超過40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孵化器少的培育了60-70個科技創業項目,多的有100多個,累計培育了約3,000個項目。東莞市科技企業孵化協會成立於2013年3月,該協會秘書長李巧曼透露,針對科技創業團隊缺乏資金的問題,孵化器一般會採取物業入股的形式,減輕企業的資金負擔,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科技項目還可以獲得科技創新資金資助。
江門 政府採購扶持市場 設「創新券」鼓勵創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於江門開說,鼓勵和扶持「創新」也成為現實之需、當務之急。 作為對「粵12條」及省政府系列配套政策的響應,江門近日出台了《江門市激勵企業研究開發財政補助試行細則》等八項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扶持研發投入、科技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產品與服務政府採購、技術交易和高層次人才安居等方面給予企業及人才更多的扶持優惠政策,其中包括企業搞研發最高可獲100萬元補助,科技企業孵化器可獲最高50萬元的孵化面積補助等。
記者注意到, 除了在創業投資失敗可獲補償方面也做出了市一級的補償標準外,江門市還通過政府採購的形式對中小企業的創新產品與服務進行扶持;小微企業每年還可以申領到最高30萬元的創新券。據瞭解,創新券是江門為鼓勵和支持創新資源缺乏、能力不足的中小微企業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識服務類機構購買研發、設計等技術服務以及開展產學研合作等活動而設計發行的一種補助憑證。填報創新券申請材料後,將由專門的機構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並組織專業領域的技術、財務評審,最終確定創新券發放金額,每家企業每年度申請資助額度最高不超過30萬元。按照創新券管理細則,兌現額度不超過企業實際投入項目自行研發經費(不含研發人員工資)以及支付給高校、科研院所或第三方專業機構的研發、檢測等科技服務等費用總額的1/3。
企業故事
一紙發明專利 變600萬資金
東莞松山湖的廣東康菱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憑藉一個發明專利拿到了一筆600萬元的貸款,這是東莞農商行第一次承擔的專利貸款項目。
「我們剛剛拿到一筆600萬元的貸款,這是我們第一次用發明專利抵押貸款。」康菱動力財務負責人賈來敏很欣喜,因為這筆貸款為企業的資金周轉解決了燃眉之急。據賈來敏介紹,該公司產品多為大型發電機,研發成本較高,研發時間長,一般為3-4年。產品從研發設計到投入生產週期較長,因此公司的現金流非常緊缺,需要貸款來支付貨款、工廠租賃金等。
以前,康菱動力並不知道可以用發明專利抵押貸款,都是找銀行、小額貸款或者基金公司融資貸款,但是參加過東莞市金融辦和科技局組織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訓,宣傳知識產權、專利發明、商標等貸款政策後,就知道多了一條路。「說實話,我們開始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賈來敏說,這一筆貸款其實也是東莞農商行第一次承擔專利貸款的項目。
像康菱動力這樣,得益於政府扶持科技創新創業政策的企業在廣東東莞、佛山、中山等地還有很多。據瞭解,東莞農商行是與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簽訂《科技金融-專利權質押貸款合作協議書》的金融機構之一,參與到這個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平台後,一直大力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該行已支持7家企業,累計發放專利權質押融資近3,000萬元。同時,該行也開展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業務,已為企業提供超過1.8億元的授信。
專家說法
以創業創新助推廣東產業轉型升級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見圖)發文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十三五」時期廣東仍將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拐點上,必須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讓創業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支撐廣東在更高的平台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經驗和啟示。
她認為,創新斷層凸顯了廣東產業發展短板,廣東正面臨「二次創業」關鍵時期。雖然廣東現在是「世界工廠」,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但仍存在著「創新斷層」的深層次矛盾,電子信息產業中80%的專利技術來源於國外,微電子、光電子、關鍵芯片和基礎材料發展滯後,裝備製造業中的精密驅動件、控制件等關鍵部件依賴進口,存在價值鏈「低端鎖定」的隱憂。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空間。
她希望要推動廣東邁向全面創業創新時代的制度設計。一是加強橫向合作,構建「政產學研資介外」相結合的合作型創新體系。二是要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三鏈融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構建包括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業投資、擔保資金和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等在內的覆蓋創新鏈條全過程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金融服務體系,破解「產業旱地」困境。三是創新「育才融智」機制,提升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四是塑造創新文化,建設良好的社會創新環境。形成全民、全域創新局面,塑造鼓勵創新、尊重個性、寬容失敗、競爭合作、注重長遠的「創新文化精神」,激發全民、全域創新潛能,推動創新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