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礦產資源短缺的狀況進一步加劇,礦產品貿易逆差繼續擴大。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銅進口國,專家預測,未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是資源問題。戰略資源的價格,將會愈來愈昂貴。中國要成為一流的強國,一定要找到足夠的礦產儲備,這個希望就在中國的西部。西部大開發戰略說到底主要是資源的開發,是一項宏大的歷史性工程。
這是地球大陸板塊劇烈碰撞的一個地區。全球的板塊只分兩種--較輕的,是矽鋁質的大陸板塊;較重的,是鎂鐵質的大洋板塊。在板塊離散的洋中脊處,板塊物質源源不斷地增生,但地球表面積又基本不變。所以,在板塊彙聚的部位,地球就會對岩石圈物質進行「合適的處理」,以確保表面積不變。大陸與大洋之間的相撞地點最容易找到礦藏,較沉的大洋板塊插到較輕的大陸板塊下面,形成海溝,把板塊物質拖進軟流圈裡重融,也就算消滅掉了。找礦,就是要找到地殼重組的軟流圈。阿富汗地區礦藏豐富,是因為印度地塊與亞洲板塊相碰撞,古陸塊的底部被推上地表層,也把地殼深層的金、銅、鐵、鈾等推到了地表。
中國西藏的地質情況和阿富汗極為相似,應也有這類礦藏。中國地質研究所的高銳研究員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質調查專案和深部探測專項的聯合資助下,重新處理「松潘地塊-西秦嶺造山帶-臨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發現岩石圈深部層間交錯變形,地殼上部雙重逆衝和地幔底部疊置,大型走滑斷層並非直立切穿整體岩石圈;發現Moho多重錯斷,形成疊瓦狀逆衝系統,與通道流模型極不協調;認為Moho錯斷發生於新生代高原變形期間,屬岩石圈短縮變形印記;提出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隆升與地殼下部逆衝、Moho重複錯斷及岩石圈縮短變形存在成因聯繫,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最近六七年,由中、美、德三國科學家合作研究昆侖山深部結構與造山機制,發現昆侖地塊地殼厚度為六十五至七十千米。整個盆地地勢平坦,土地遼闊,礦藏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美稱。而青藏高原南部岡底斯帶、雅魯藏布江帶、喜馬拉雅帶等的岩漿活動、流體作用,也有機會找到大規模成礦的地質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