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我曾經在此欄談過好劇本落在壞演員手上,即使劇本再好,也只有糟蹋一流劇作家心血的份兒。劇作家的同一個劇本若由不同的劇團和演員組合來演,效果會是天壤之別。
記得有一次我看一位著名劇作家的劇本再度被搬上舞台的製作,結果是失望而回。我曾經看過該個劇本的演出,由一批非常成熟的演員演出。那次的演出成績非常好,演員個個都表現出色,令我感動不已。可是,當我再看由另一批演員演出的同一個劇本的製作時,舞台上看到的效果卻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情。看得令我很不舒服,有立即離場的衝動。
後來我細心地想,其實這種情況在劇場內經常出現,不足為奇。既然是由不同的導演和演員演繹同一個劇本,效果自然會是不一樣。只不過有些水準相近的組合,演繹出來的舞台製作效果可以做到各有千秋,不分軒輊。可是,一些劇團、導演或演員本身的能力有限,卻不自量力地挑選了一個力有不逮的劇本來演出,那麼便只得獻醜,旁人亦愛莫能助。尤其是珠玉在前,更加容易被比下去。
同是那個劇本,為何會有這樣大的分別呢?劇本當然是一劇之本,是一個製作的靈魂。然而,無論「靈魂」如何美好,它本身真的是如一個靈魂一樣,不能實實在在地呈現在舞台之上,讓觀眾直接看到它或感受它,它的具體存在還需更多其它東西去輔助、體現、成就和優化,使它終於可以由一堆文字變成一個恍若真的在舞台上發生了的故事,令人感覺到和目睹到它的存在。因此,這些其它東西自然非常重要,包括不同的劇場元素,例如導演的構思和功夫、演員的演技、設計師的設計等,甚至整個團隊的合作精神和幹勁。
其實,說得直接一點,劇本是死的,人是生的,製作團隊內的每一個「生」的人就是要在不同的崗位之上,分工合作地將「死」的劇本變成一個可與觀眾交流的舞台製作。這些台前幕後的「生」人非常重要,因為將一個好劇本變成一個好演出還是壞演出,就是靠這班「生」人的功力。
很多時候,劇團或導演看到別人的演出很成功,以為單有好劇本便已經可以所向披靡;又或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也可以做到,便向編劇購買版權拿來演出,卻忽略了很多人家成功的要素。到頭來糟蹋了大好劇本,亦令自己出了洋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