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新滋批小部分人以「反水客」為名,滋擾及攻擊遊客是無賴之舉。 鄭伊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近年香港部分年輕人喜歡以激烈舉動或言論博取社會注目,甚至有人提出「港獨」,結果廣受批評。將於7月卸任的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昨日與傳媒茶敍時指出,「港獨」不切實際,對香港而言只是「死路一條」,又批評小部分人以「反水貨」為名滋擾及攻擊遊客、甚至是無辜路人是無賴之舉,只會激起內地與香港的矛盾,令人反感,並強調文明社會不應「排外」。
任內貢獻傑出 浸大頒授「榮休校長」
為表揚陳新滋擔任浸大校長的5年對學校作出傑出貢獻,浸大昨宣布頒授「榮休校長」榮銜予他,由7月1日起生效。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鄭恩基讚揚陳新滋領導大學屢創高峰,除積極推動高質素學術發展外,更致力提倡研究文化。
陳新滋昨日與傳媒會面,分享了他對社會現況及年輕人的一些觀察。一向敢言的他,去年批評學生在畢業禮「打傘」是無視畢業典禮的莊嚴,令部分同學感到不快。他昨日坦言,讓他重新抉擇,還是會做同樣的決定,因為學生犯錯,他有責任糾、提醒,「如果我不指正他們,同學長大後也許會悔恨當初的行為,這是陷他們於不義。」
批藉「反水貨」滋擾攻擊遊客是無賴
他強調,香港是文明社會,但最近部分年輕人行為激進,如藉「反水貨」為名滋擾及攻擊遊客及途人,激起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或令內地人對港人產生負面感覺,這是無賴的行為,滋事者必須反思,並強調文明社會不應「排外」。
陳新滋強調,香港是中國一部分,部分人提出的「港獨」主張是不切實際的,對香港來說只是「死路一條」。
就有人指稱香港的學術自由受到打壓,陳新滋並不認同,反指如果學者有意研究政治議題,但被校方否決,才算打壓學術自由,但近年所謂的「學術自由」卻有着不同的意思。學術自由是本港的核心價值,八大並無因政治環境而受影響。至於特首應否繼續擔任八大院校校監,他認為應由特區政府檢討,但強調在其任內校監從無作出任何干預。
陳新滋又謙虛指,回顧過去5年任期,自評只值60分,因其牙力不足、號召力不夠,令任內未能成立中醫教學醫院,是其最大遺憾。退休後他將專注科研,包括水資訊研究、以中藥抗癌等,但無意擔任政府公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