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一箱蘋果。 網上圖片
張衍榮
我扛着一箱蘋果,從水果批發市場出來,披着朝陽,兀自走向公交車站。
從批發市場到公交站,大約一公里。狹窄的馬路上車來人往,行色匆匆,大抵都是些水果小販。我雖也置身其間,但誰都不難發現,我肯定不是箇中人。水果小販打貨沒這個搞法,他們不是車子運,便是蛇皮袋子挑,哪有僅扛一件,像個官員作秀的?進而,還能推斷出這傢伙社會地位、經濟狀況都不怎麼樣,否則,哪用得着親自來扛?打聲招呼,曉得幾多人要爭先恐後來幫忙?若非囊中羞澀,還用得着大老遠來這裡買批發?......瞧瞧,一箱蘋果便將我洞穿全裸,你說它有多重?
但是,且慢,一箱蘋果扛在肩上,能不能說明這老傢伙還能「勞力」?身板還算過得去?能不能說明這老傢伙還有幾分自尊,能不麻煩人(包括子女)的盡量不麻煩人?能不能說明這廝還保有幾分老傳統,能夠節省的盡量節省?能不能說明這人雖然垂垂老矣,或許還有幾分追求?還有,看年紀,這傢伙十有八九曾是個「知青」。要知道,扛過槍,渡過江,下過鄉的,其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奉獻精神,至今有口皆碑,其價值觀真可謂撼江山易,撼彼等難!瞧瞧,如此一來,這箱蘋果有多重是不是又另有說道?
箱子擱在肩頭,我一隻手幫忙托着,另一隻手將其扶住。說良心話,一個年近古稀的老朽,扛這麼一箱蘋果,說不吃力,那是假話。然而,上面的那些個 「深度解讀」,讓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最值得一說的首推謀生之路。
三十歲之前(包括在工廠)我用農具謀生,三十歲之後則是用文具搵食。
別看「農具」、「文具」不過一字之差,那區別可就大了。
從理論上說,用農具為「勞力」,用文具則是「勞心」。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區別大不大?
從形式上說,用農具謀生時,扁擔、鋤頭、鍬,「老三樣」換來換去,全武行,管你勝任不勝任,反正將閣下綁定沒商量。用文具謀稻粱時,鋼筆、毛筆、水芯筆......計算機,隨着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棄舊換新,淘汰不斷。不也照樣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環境上說,用農具「上班」時,人在廣闊天地,面朝黃土背朝天(工廠時沒這樣),披星戴月,累;用文具謀生時,人在寫字樓,身在辦公室,風霜雨雪皆無奈我何,安逸巴適,爽!
從對象上說,從心理上說,從精神上說,從感覺上說,從一切可以「說」的地方去說,誰敢說區別不大?!
因而當年「勞力」時,就巴不得「有朝一日時運轉,坐進機關耍筆桿」,將「勞力」快快換成「勞心」。
然而,真正「勞心」之後,也並非處處順心,事事如意,也有不爽的時候。比如,「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你怎麼弄?又比如,諸事要看「一把手」臉色,你何搞?你是國家幹部,還是「一把手」家奴?你的良知、人格、尊嚴還要不要?有句俗話叫做「條條蛇咬人」。「勞力」那蛇咬人,「勞心」這蛇也照樣咬人,有時甚至比「勞力」那蛇還兇、還毒。不然,明明是所謂「治人」的勞心者,為什麼有的要去上吊,有的要去投湖,有的要去「墜樓」?具體例子,限於篇幅,就省了。
三十年「勞心」,驀然回首,不禁一驚!三十年來我都窮忙了些啥?說來好生慚愧,什麼計劃、方案、總結、講話、指示......幾乎無一不是出自笨筆拙手,可是,毋庸諱言,有幾句是真知灼見呢?大量的是官話、套話甚至空話、假話,充斥其間的八股味令人作嘔。
三十年「勞心」,從自身來說,再不用耕田犁地,挑水砍柴,養雞種菜......別說水、電、燃料等無需親自動手,便是大米,都給你送到廚房,甚至連包裝袋的封口線,人家都給你拆開了!「洗臉打濕手,吃飯打濕口」,這話曾是家鄉人罵二流子的。可是,想想自己,三十年來不也是如此這般了麼?十分可歎的是,現今連罵二流子的話也與時俱進,比較流行的是,「你親自來了?」、「你親自坐車?」、「你親自吃飯?」、「你親自方便?」等,明明都是譏諷話,可偏偏你樂呵呵欣然領受!
三十年「勞心」,久坐不動,無筋骨之累,無皮肉之苦,無寒暑之憂,無舟車之慮,無飢渴之虞......好好好,你那四肢有沒有萎縮?你那雙肩還能不能扛得動燈草?你那心臟、血壓......能不能跟同齡的「勞力」者不相上下?或許,看上去你比他們顯得年輕,沒那麼蒼老,但是,天知道你那「螺絲釘」有沒有生銹?「內囊」是不是已經「都上來了」?
三十年「勞心」,你的思想有沒有僵化?觀念有沒有老化?意志有沒有弱化?追求有沒有淡化?品質有沒有退化?......
三十年「勞心」不過彈指一揮間,沒想到的是,退休之後我忽然有了「勞力」的衝動。這倒不是矯情,故意說些俏皮話,實在是咱這老爺車需要仰仗「勞力」來檢測了啊!
可是,到哪裡去「檢測」呢?故鄉早已「城鎮化」了,田地都被「開發」成了水泥叢林,犁田耕地,栽秧割穀,挑水砍柴......那些個「勞力」的事,皆已成為束之高閣的「歷史畫卷」,回鄉下去「檢測」已無可能。而城裡可供「檢測」的平台和機會就更少。
說話間忽聞老友病得不輕,已經住院多日,便想拿點水果趕緊去探望一下。可是,市場上的水果零售價彷彿着了魔似的漲個不停,讓人望而生畏,只好打起這窮算盤,也讓家人順便跟着開開齋。但是,買批發,就得自己搬,自己扛,否則,那就「豆腐盤成肉價錢」了。就這樣,無形中獲得一個挺不錯的「勞力」機會。
我扛着一箱蘋果,雖感有些吃力,但也和謀生的小販一樣,巴不得一步到站,可一想到這是難得的「檢測」機會,心情便沒那麼迫切了,路也不嫌遠了,甚至一切都變得美好了。一箱蘋果有多重?似乎也沒多重,不過爾爾!而且,我忽然想到人們常說的「幸福」二字,那麼到底何為幸福?以今日之情形,比起那些病榻上的同齡人來,我能夠扛得動一箱蘋果,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一箱蘋果扛見了健康,扛出了力量,扛出了開心,扛出了幸福感......由此可見,老年人適當從事一點「勞力」,顯然大有裨益。
劉禹錫詩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因此,老年人只要有追求,何愁福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