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錦滿
在歐洲影展圈略有名氣的王小帥,其新作《闖入者》頗特別,以驚慄片來包裝他自己成長時身受其害的一段傷痛歷史,那便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大眾忽略的「三線建設」。
原來在中蘇關係惡劣時期,中國恐防蘇聯開戰,於是便把沿海大城市的重要軍工企業搬到陝甘寧山區,避免蘇聯入侵破壞。這個搬遷行動影響千萬人,他們從熱鬧城市搬到落後山區工作、居住,而王小帥便來自其中一個受影響的家庭。
王家後來回到大城市,而他亦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開始拍長片,製作了《十七歲的單車》和《青紅》,講及「三線建設」所造成的傷痛。去年,他又推出《闖入者》,繼續以該事件為題材,完成其「三線建設」三部曲。
《闖入者》講眾多遷到貴州山區的人都想回歸城市,而他們在爭奪有限名額時,相互攻擊、打小報告,連累無辜人士。事隔多年,受害者的後人,千里迢迢來到北京,誓要報仇。
歷史不能忘、也不應忘,遺憾的是《闖入者》所講的悲劇,源於戶口搬遷制度,而那個制度至今仍處於改革商討階段,仍未完善。
這些年來,中國悲慘文藝作品大家看過不少,都看到有點麻木,而各位作者也深知情況,所以會以新鮮的手法來處理悲慘題材,務求觀眾不會看得太心酸和覺得重複。早前,張藝謀改編嚴歌苓的《陸犯焉識》為電影《歸來》,以片中患了失憶症的鞏俐,來呈現文革的後遺症,手法不落俗套。現在王小帥也一樣破舊立新,以驚慄片來表達悲慘冤孽,借少年郎隔代尋仇,為父母報復,他心中的憤怒怨恨可以想像。今天,王導演把戶口搬遷制度這個老問題提出來,很具現實意義,因為千千萬萬人在等待國家能完善這個落伍的制度。
在國產電影中,驚慄片一向罕見,王小帥這次拍《闖入者》頗能掌握其技法。電話鈴聲不時響起,可是拿起話筒,對方卻不說話,這的確具張力,之後,心事重重的女主角在家門附近,失神間發現有少年郎呆站在遠處凝望,欲上前了解,他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懸疑感油然而生。
此電影能入圍第71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當然不僅因為它令觀眾看得心驚膽顫,而是它帶出中國六十年代的社會和政治情況,而片中女主角一直內疚,有自我救贖之心,這才是本片的重點。
憂心忡忡的女主角從頭到尾都想補償受害家庭,她能吸引觀眾看下去,並追隨她遠赴貴州偏僻山區,來到當年十分宏偉而今天已廢棄的工廠,探訪舊人,然後弄清楚當年受自己所害的家庭今天向自己報復的理由。
救贖之心很重要,在歷史和社會罪惡事件搞清楚之後,報仇者那方的故事便變得次要,交代與否也無關痛癢。
看這部電影,不能忽略王小帥的用心,也不要把「三線建設」與文革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