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靈璧鍾馗畫代表人物趙基:丹青繪鍾馗 造像三十載


放大圖片

■趙基到訪耶魯大學,並向亞洲美術部主任江文葦博士介紹靈璧鍾馗畫。

千百年來,中國民間慣以懸掛鍾馗畫像避鬼驅邪、賜福鎮宅。在安徽省宿州市轄內有一縣叫靈璧,靈璧縣因「鍾馗畫之鄉」而聞名。始於唐代的靈璧鍾馗畫,傳承畫聖吳道子畫風,歷經唐、宋、明、清數代傳承,以其特有風格傳世至今,民間更傳唯有靈璧鍾馗畫「能通神也」。■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玲傑 /圖:受訪者供圖

靈璧縣擅長畫鍾馗者眾多,趙基便是其一。作為靈璧縣將學院風格與民間傳統畫法相結合的典型代表,趙基所畫的鍾馗身着紅袍,氣勢偉岸,剛正不阿,深受中外友人喜愛。其作品曾先後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鍾馗畫作品《洪福盈門》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

鍾馗畫做貢品 三方縣印為證

靈璧鍾馗畫始於唐代,在明清兩朝尤為鼎盛。明代成化年間,憲宗皇帝朱見深特別喜歡畫鍾馗,他一生當中畫了很多鍾馗畫,尤其以《柏柿如意圖》最為知名。在每年的除夕,他都將自己畫的鍾馗畫賜給大臣用以辟邪。後來憲宗看到靈璧的鍾馗畫有吳道子的畫風,十分欣賞,便欽定靈璧鍾馗畫為貢品,由於他的推崇,靈璧鍾馗畫自此風靡全國。

此盛景在《靈璧志略》中有記載:邑中畫店林立,畫商雲集,車水馬龍,每年可售數萬紙。「當時,為了區別於其他鍾馗畫,作為貢品的靈璧鍾馗畫上會蓋有靈璧的三方縣印作為標識。」趙基告訴記者,此後的靈璧畫師一直沿用這一做法,直到現在,靈璧縣的鍾馗畫上仍有三方靈璧縣印。

融民間之繪法 獨愛紅袍鍾馗

「掃帚眉,圓眼翻。獅子鼻,下端寬。血盆口,獠牙尖。絡腮鬍,耳毛翻。揚正氣,眉宇間」在靈璧縣,一直流傳至今的鍾馗臉譜畫訣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鍾馗畫師。作為地道的靈璧縣人,學習美術的趙基從1985年便開始畫鍾馗,鍾馗極具誇張的形象讓他着迷,鍾馗醜的外形和美的心靈有着強烈的對比,讓他可以在鍾馗人物上進行更多的創作。

在畫鍾馗的幾十年裡,趙基研讀大量歷史文獻,同時不斷從木刻版畫、寺觀壁畫以及木雕、剪紙等藝術樣式中汲取靈感。「我最愛畫穿着紅袍的鍾馗,用民族的色彩和人民喜愛的形式進行創作。」在趙基的鍾馗畫中,不僅繼承了吳道子的畫法,同時更結合多種民間傳統繪畫風格。豹眼圓睜,獅鼻虎口,獠牙齜唇,虯髯怒張,承襲了遠古圖騰和大儺儀面具的特點。趙基對虯髯的處理,在傳統撕毛法基礎上有所發展,筆下生花,或輕或重,既剛且柔。所畫鍾馗蓬髮虯髯,身着紅袍,腳踏皂靴,手執利劍,表現出鎮魔驅邪的內在力量。

掛鍾馗辟邪氣海外追捧

也許正是因為趙基所畫的鍾馗融合各類民間畫法,身着紅袍的鍾馗,更具中國特色,趙基的鍾馗畫深受海外友人及華人、華僑的喜愛。此前,趙基曾多次受邀赴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進行作品展出和文化交流,所到之處,人民對鍾馗畫的喜愛着實讓趙基受寵若驚。

「一些上了年紀的華人、華僑都聽說過鍾馗打鬼的傳說,他們對鍾馗畫很感興趣。」「外國人感到很吃驚,他們感歎怎麼能有人長成這副摸樣。」趙基告訴記者,他曾問過一位十分希望購買自己鍾馗畫的外國人,為什麼喜歡鍾馗。那位買家說:「雖然鍾馗的形象很醜,但是他能感覺到鍾馗一身的正氣,眉宇之間的正義感深深地吸引着他,而且身着紅袍的鍾馗又十分喜慶,這樣的人物讓他感到很神奇。」

據趙基透露,自己數次在國外參展所帶的鍾馗畫均在展覽尚未結束時就被買家搶購,買家出價在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現在靈璧縣大大小小的鍾馗畫店有很多,售價在幾十元到數萬元不等的鍾馗畫一直很有市場,此前不少買家希望購買趙基的鍾馗畫,但趙基並未有開畫店的打算。他覺得為鍾馗造像有着無限的創作空間,希望融合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畫出更具特色的鍾馗。

相關新聞
靈璧鍾馗畫代表人物趙基:丹青繪鍾馗 造像三十載 (2015-08-04) (圖)
鍾馗畫擺放常識 (2015-08-04) (圖)
藝評:此身幾何--何兆基作品展 (2015-08-04) (圖)
創作對談:高偉剛《掙脫者》:我們看到的現實仍有許多未知可能 (2015-08-04) (圖)
活態傳承 贛劇藝術 「寒冬」迎「新生」 (2015-08-01) (圖)
古今融合 擴大贛劇影響力 (2015-08-01) (圖)
破解傳承危機 16年後創「贛七班」 (2015-08-01) (圖)
「跳格國際舞蹈電影展2015」舞上大熒幕 (2015-08-01) (圖)
敢觀舞台:假如維港乾了…… (2015-08-01) (圖)
中國水墨雪山畫體系創立者李兵 用心開拓水墨雪山畫新天地 (2015-07-28) (圖)
曹勤:百年西泠印泥 傳承金石篆刻 (2015-07-28) (圖)
老故事不老--寫在《都是龍袍惹的禍》重演的時候 (2015-07-25) (圖)
新手法 講童夢 談暮年--西班牙《點點夢樂園》vs葡萄牙《余.暮年》 (2015-07-25) (圖)
藝旅疾馳,開弓豈有回頭箭 (2015-07-21) (圖)
藝訊:十六至十八世紀 經典歐洲油畫亮相南京 (2015-07-21) (圖)
藝訊:張英豪水墨人物展國博開展 巨幅畫卷《歷史豐碑》吸睛 (2015-07-21) (圖)
香港中樂團新樂季 說走就走 中樂世界深度遊 (2015-07-18) (圖)
養耳朵:首尾呼應奏「黃河」 (2015-07-18) (圖)
開眼界:東西南北 文化混雜 (2015-07-18) (圖)
「漲姿勢」:非一般的作曲高峰會 (2015-07-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