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藝評:此身幾何--何兆基作品展


放大圖片

■《步庭》

上一次觀看何兆基的作品已是2013年12月,對當時的作品印象依舊記憶猶新,而在今次展覽所展出的作品,除了同樣可以使用上次得到的觀看和分析的經驗外,何氏在今次的展覽中更加入兩個具吸引力的元素,包括了在展覽開幕時的互動的行為演示,以及在展覽中展出的作品觀眾都能接觸體驗。

展覽開幕前,門外已聚集了數十人甚至百人在等候,這是因為何氏將會在展覽開幕時,同時在進行一個行為演示,在純藝術的展覽中,門外等候觀看展覽的情況並不常見,這一個景象更是很少出現。

主持在開幕致詞後打開大門,何氏就坐在門後開始其行為演示,何氏透過身體和作品之間的互動,在四件作品中展示出作品本身的結構和特性,亦透過身體對作品進行特定而又重複的動作,改變作品非固定形態的部分(四件作品都有一部分由砂所構成),刻畫出作品的部分狀態,以及觀察其形成,亦可理解成作品需要經過重複的行為來完成作品。

「半合」‧「觀聲」 「立砂」‧「步庭」

「半合」,是一組兩人同時運作雕塑裝置,兩人透過推動安裝在牆身上的裝置,在其中半圓一邊的地上鋪了砂,透過裝置在砂面上畫出痕跡,這痕跡建築在同中心圓上,外觀看似是擴散式的波紋。

「觀聲」,就如其名,觀其聲音,何氏透過麥克風接收聲音,經擴音器在喇叭中播出,喇叭上方,放置了一個圓形鐵盤,盤中放置了砂,就是以這一種方法,觀察砂的移動。亦如其名借助裝置來觀察聲音。

「立砂」, 一組兩件的作品,一邊是金屬製的圓錐體,另一邊是以鐵支做成的直角三角形,連接在圓錐體同樣直徑的底座上,直角三角形可以自轉,自轉一圈尺寸即和圓錐體相同。在圓底座堆積了砂,直角三角形能夠掃走多出的砂,只要一直把砂加上並以直角三角形控制着外形,那麼就能夠以砂來堆出鐵製圓錐體同樣的外形。

「步庭」,何氏在一個約四米乘四米大的砂地上,以大型圓規畫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圓心一共有十二個,並在每個圓心放置了個圓形的銅章,每個銅章上都刻了不同的有關圓的名詞。遠看作品的外觀,就像雨水滴到水面上所產生的漣漪。

文初所提及的作品能讓觀眾接觸及體驗,是因為筆者在一段有關這展覽的訪問短片中,見到何氏提到讓觀眾來體驗作品。這就說明作品不單只是開始時的行為演示,而是三者之間的聯繫,包括開幕時的行為演示、作品本身和觀眾的體驗。

使用身體表達出作品的運作

何氏展示出如何使用身體來表達出作品的運作,繼而展示出作品應有的形態或作品的經歷,最後讓觀眾體驗作品,嘗試理解何氏創作時的體驗。把相同的經驗或經歷帶給觀眾,比起觀眾自行閱讀作品來得更直接和簡單,雖然過程中聯想的方向可能出現不同,但經過身體的經歷,觀者可能在作品中,站在和何氏相同的思考起點。

筆者對於何氏在演示中,透過身體對作品重複的動作最感興趣,何氏在演示時處於一個靜的狀態,嚴肅地進行整個演示的過程,對於在四件作品中進行重複的動作,是自主但同時亦受到作品的條件限制而只能做出特定的動作,透過重複的單一動作來觀察作品,是律己、是修行、亦是思考,以觀察作品不穩定部分的微細改變,當中作品「立砂」最能感受到這一種狀態的存在--在作品中需要一直把砂粒堆上,當到了某一高度後,砂粒在每一次堆上的同時,就會有更多的砂粒跌落,把作品完成就需要一種持續的堅持。

而在整個展覽中,何氏在行為演示後的致詞中,其中一點提到的內容,使筆者印象深刻,大意是指在家中有一個藝術家,家人需要有很大包容度、體諒及支持。這說法可能是因為活在香港這個地方,確實充滿太多不同形式的現實壓力,這話也更使人體會到在香港做藝術家需要有多大的堅持。■文:謝諾麟

相關新聞
靈璧鍾馗畫代表人物趙基:丹青繪鍾馗 造像三十載 (2015-08-04) (圖)
鍾馗畫擺放常識 (2015-08-04) (圖)
藝評:此身幾何--何兆基作品展 (2015-08-04) (圖)
創作對談:高偉剛《掙脫者》:我們看到的現實仍有許多未知可能 (2015-08-04) (圖)
活態傳承 贛劇藝術 「寒冬」迎「新生」 (2015-08-01) (圖)
古今融合 擴大贛劇影響力 (2015-08-01) (圖)
破解傳承危機 16年後創「贛七班」 (2015-08-01) (圖)
「跳格國際舞蹈電影展2015」舞上大熒幕 (2015-08-01) (圖)
敢觀舞台:假如維港乾了…… (2015-08-01) (圖)
中國水墨雪山畫體系創立者李兵 用心開拓水墨雪山畫新天地 (2015-07-28) (圖)
曹勤:百年西泠印泥 傳承金石篆刻 (2015-07-28) (圖)
老故事不老--寫在《都是龍袍惹的禍》重演的時候 (2015-07-25) (圖)
新手法 講童夢 談暮年--西班牙《點點夢樂園》vs葡萄牙《余.暮年》 (2015-07-25) (圖)
藝旅疾馳,開弓豈有回頭箭 (2015-07-21) (圖)
藝訊:十六至十八世紀 經典歐洲油畫亮相南京 (2015-07-21) (圖)
藝訊:張英豪水墨人物展國博開展 巨幅畫卷《歷史豐碑》吸睛 (2015-07-21) (圖)
香港中樂團新樂季 說走就走 中樂世界深度遊 (2015-07-18) (圖)
養耳朵:首尾呼應奏「黃河」 (2015-07-18) (圖)
開眼界:東西南北 文化混雜 (2015-07-18) (圖)
「漲姿勢」:非一般的作曲高峰會 (2015-07-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