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法祖)荃灣石圍角h一名患上罕見疾病、體內多個器官衰弱的兩歲幼童,前晚由母親餵飲水時疑突病發抽搐昏迷,送院延至昨晚凌晨終告不治。警方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列作「有人暈倒送院後死亡」處理,男童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猝死兩歲男童姓李,與父母、6歲姊姊同住石圍角h石蓮樓一單位;其祖母亦在附近居住,偶會到上址照顧兩名孫兒。現場消息稱,李童自出娘胎已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涉及多個器官衰弱,尤其肺功能較差,故他甚少外出,不時需在鼻孔插喉協助呼吸。
事發前晚約11時,35歲母親為兒子餵飲水時,李童突全身抽搐面色蒼白,舌頭亦伸出,未幾更昏迷不醒,其母大驚報警。救護員趕至為李童施行心肺復甦法急救,再送院治理,惟延至凌晨時分終告不治。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出,幼兒插鼻喉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嬰兒咽喉不能自行控制,飲食時會「落錯格」致窒息,故要由鼻喉將流質食物及水輸送到胃部,減低嗆倒機會;另一作用就是輸送氧氣。
韓推斷,案中男童疑患有涉及神經系統或心肺功能的退化症,患者的情況會愈來愈差。他舉例如患者只有正常嬰兒十分之一的肺功能,若遇上小意外亦有機會致命,例如被水、甚至自己的口水嗆倒等。
他指出,如兒童有咽喉吞嚥問題,通常會為其插鼻喉灌食,甚至做一個胃部造口,直接從體外灌入食物。為減低倒流危險,通常會做多一個縮細食道手術,以防「反胃」致食物倒塞氣道。不過,上述手段均只能減低風險,非百分百保證不會嗆倒。他又建議患慢性病兒童的家人學習急救術,以及添置「呼吸復甦囊」等設備,萬一遇上意外時能及時進行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