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逢商必奸?


伍淑賢

以論述企業和國家的競爭優勢聞名的哈佛教授米高波特(Michael Porter),為今期《財富》雜誌弄了首份「改變世界的企業排行榜」(Change the World List)。背後的理念並不石破天驚:找出五十家奉行教授近年提倡之「共享價值」(shared value) 的「先進」企業,予以表揚。

所謂「共享價值」的說法,是指一直以來大家把「商業」和「社會」對立起來是不對的,也簡化了問題;而企業創造的價值,也不應止於為股東帶來經濟回報那麼狹窄,而是應為眾多持份者帶來可共享的利益,包括通過商業服務或產品,去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而這些服務和產品,也應是企業的核心,絕不是為了行善而偶爾為之、勉為其難的「豬頭骨」生意。波特相信這能為聲名狼藉的資本主資帶來新出路,重新變得理直氣壯 (legitimacy)。用我的講法,就是讓商界以後不用給公民社會指指點點,說我們「逢商必奸」。

其實波特早於二零零六年已提出「共享價值」的說法,再於二零一一年在《哈佛商業評論》詳述箇中理念,並列舉企業如何創造「共享價值」的成功例子。文章一出,捧場者有之,也有論者不以為然,指大師「共享價值」理論基礎薄弱,而他舉出的方法,即要求企業不單看短期回報,而要為眾多持份者謀取長遠利益,也不能從此就紓緩「商業」和「社會」的緊張關係,更談不上重新界定資本主義、開闢新出路如此宏大。這類反駁觀點見諸《經濟學人》和《商業倫理刊物評論》(Business Ethics Journal Review) 等。對部分美式管理學說素來冷眼的《經濟學人》,更嘲諷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SR) 的「雙贏」、「做好事就有好經濟回報」之類的頌歌式論述,除了公關行業,其他人聽了都會做個鬼臉。說得好!

不過平心而論,波特對「企業社會責任」不同階段發展的觀察確有見地,而西方企業面對來勢洶洶的公民社會,加上日不客氣的各種規管機構衙門,「共享價值」這類說法,確提供了條暫緩的生路。容後再續。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圖)
字裡行間:我是山人聲討偽作 (圖)
詩詞偶拾 (圖)
豆棚閒話:愈土愈好吃的香瓜
亦有可聞:楊維楨之真
百家廊:檔案之痛
聊易談經:隨卦
思旋天地:七十周年閱兵展實力
發式生活:日圓貶值內有乾坤
見多識廣:乘深圳至北京高鐵小記
翠袖乾坤:逢商必奸?
跳出框框:白牌車
法國殿堂級藝術家 Le CyKlop 將藝術融入生活及社區 (圖)
畢業的季節 一個「 」:另一個藝術文學士的畢業展 (圖)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一個人來籌備及實行的展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