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秋
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又火起來了,據說在上海地區的收視率已經連續兩周超過央視春晚,於是媒體一片讚譽,尤其是一貫只批評不表揚的有關部門也公開表揚,認為其 「視角對準了普通百姓,選手年齡跨度大,行業跨度大,才藝五花八門,還有小發明。評委不錯,沒有毒舌、惡語傷人」。
這樣一來,風清月朗,水漲船高,又聞《中華達人》、《天下達人》、《我最有才》等等「達人類」節目結伴而至,不用等太久,神州處處皆「達人」。
應該承認,《中國達人秀》與前不久被罵死的諸多「相親」節目比較,要讓人放心得多。沒有了毒舌評委,主持人也沒那麼刻薄,尤其是選手們都有一兩手絕活,如無臂少年用腳彈鋼琴、女大力士雙肩拉動載滿人的汽車等等,觀眾有理由喜歡這些來自草根的凡人或英雄。
但我看了幾期錄像,卻還是沒有徹底興奮起來,也許我的沸點太高。
作為中國首次挺直腰桿引進版權的《中國達人秀》,源自於《全英一叮》(Britain's Got Talent)。我一直為這種舉動叫好,因為過去我們無論是超女、快男還是相親類節目,都打着原創的旗號,明目張膽地抄襲別人,從港台一路抄到歐美,抄得別人呲牙咧嘴,但又無可奈何,你來打官司嗎?熱烈歡迎,但依中國法律,似乎找不到處罰的條文。記得當年金庸把他的武俠小說一分錢賣給央視時,大家都笑了,還是老先生識趣,反正要不着,不如不要,破財當賊偷。
於是乎《中國達人秀》的這種尊重版權的舉動,就格外顯得可貴。
但除了道德的肯定,對於節目質量咱還得一碼歸一碼。
既然引進了版權,那就得有樣學樣,別太離譜。《全英一叮》選的是來自草根的藝術家,所以選出了一嗓傾倒英倫三島的蘇珊大媽,而節目選出的好幾位選手都出了白金唱片。《中國達人秀》還是在「秀」字上下工夫,所以大部分選手都是搞怪、搞笑、苦情和煽情。中國的電視人始終認為收視率是秀出來的,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認為「秀」是一切娛樂節目的核心。正因如此,目前晉級最後半決賽的都是一些「故事型」選手,如「斷臂鋼琴家」、「鴨脖夫婦」、「孔雀哥哥」、「怪臉達人」等等,僅聽名字就彆扭,相反一些在初賽時頗得人緣的民間絕技選手和歌舞類選手幾乎全面淘汰。以至於在網上最多的質疑便是「究竟是比拚才藝還是比拚故事」?
這種「利用情感(甚至隱私)博收視」的辦法再一次奏效,就像當年的某超女一度險些名落孫山,正是一番母女被父親拋棄的哭訴,讓骨子眼裡喜歡苦情戲的中國觀眾徹底崩潰,一股腦地發短信投票保住了她。如今,《中國達人秀》依然在沿襲這條老路,可見,咱們在秀技上並無半分進步。
據說蘇珊大媽決賽時也要來現場,她曾對記者說自己很緊張,因為她知道這個文明古國有太多的人才。但我想告訴大媽,儘管放心,《中國達人秀》不會出蘇珊大媽的,因為我們的導演更喜歡達人破碎的家庭身世、曲折的催淚故事,才藝早就被奧特了。
我們過去靠模仿和抄襲成為山寨,我們的引進版節目,依然逃不脫成為山寨。難道我們已經陷入「習慣性山寨」?實際上,即使我們亦步亦趨地成為《全英一叮》的中國版,做得再像,也不過東施效顰。
那麼,我們中國的電視達人們,什麼時候能弄出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原創節目呢?哪怕還是「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