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為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舉行的閱兵儀式已結束,但閱兵帶來的話題相信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到底,對中國人來說,在一個小時內,看到約一萬二千名嚴陣以待的海陸空兵力和逾五百部尖端武器和裝備,不但大開眼界,也對國家增強信心,心底踏實。我相信這也是閱兵意義之一。
不過,在眾多的受閱隊陣鏡頭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老兵和女兵。老兵都是年逾九旬的老人家了,所剩無幾。七十年了,個人經歷很多,國家變化也很多。這群當年保家衛國的世紀老人也是歷史的見證者,看着個別神情都有些呆滯的老人家舉手行軍禮的樣子,令人感慨萬千。
如果沒有他們當年的勇氣和勇敢,不會有今日可以自主的國家和生活得有尊嚴的環境。紀念抗戰勝利,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英靈,不僅僅是必要,更帶出尊重長者、安慰老兵的信息。畢竟,這群親睹戰場殘酷的老兵即使幸存下來,有的也可能家破親人亡或患上創傷後遺症。
閱兵禮上另一個令我留意的鏡頭,是名為「白求恩醫療方隊」的女兵們。身穿藍、白、綠色的女兵們英姿颯颯,其挺直胸膛望向民眾的神采也令人側目。在戰場上,體型弱小的女人往往不會衝鋒在前,更多的是在後方救死扶傷,為受傷的前線士兵提供醫療服務,或者組成宣傳隊向勞苦功高的士兵們演出,給予精神上的支持。所以,女兵們手臂上都有十字徽章。
大閱兵展示出來的一組組軍事硬件,既可激盪民心,也可威懾潛在侵略者。然而,在中國人興奮的同時,強大軍備也難免招外人忌。這次多個西方大國都不派出最高級的官方代表,顯然是心存戒心。畢竟,中國日益強大,要爭取話語權,難免影響到原有的國際秩序,尤其是美國老大哥。
從這個角度看,閱兵禮上的老兵和女兵卻傳遞出另類信息:被迫應戰的老人和收拾殘局的女人都不是好戰之人。戰爭,對中國人來說,從來都是被動的,都是苦難。
中國人要記住這些苦難,但正如習近平主席說:「中國人民不會將自身遭受過的悲慘遭遇強加於別國人民。」閱兵展示實力,也顯示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