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習主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One Belt ,One Road」馬上成了國際熱詞。本港政商和輿論界相當鼓舞,將其視為香港經濟再起航的難得歷史機遇。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財爺」曾俊華也為此不遺餘力,不時為報刊撰文,在網誌上發聲。一次閒聊,讓我近距離感知到他的「一帶一路」夢。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財爺」在港府不同職位上訪問過多個「一帶一路」國家,有很多親身經歷,自然對如何對接「一帶一路」見解獨到。他曾親自駕車從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出發,沿裡海沿岸公路由北到南直達伊朗境內,該國豐富的自然資源讓他印象深刻。筆者也曾多次去採訪,但說起當地檸檬、西瓜和牛羊肉,特別是當地營商環境,「財爺」彷彿一下子找到自己的主場。
曾司長對「一帶一路」不乏真知灼見。他說,「一帶一路」許多國家和地區既不屬歐洲,也不屬亞洲,對它們不能以傳統的東西方概念來理解,正因如此這裡才有着巨大商機。我猜想,他大概想表達「新興經濟體」的概念,這恰恰是冷戰後新的地緣政治經濟現實。曾司長去過俄羅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幾次,一次是坐汽車從黑龍江口岸的綏芬河入俄境,那裡一望無垠的土地、森林和地下蘊藏的礦產資源讓他記憶猶新。他特意提到,香港的水產品需求巨大,若將俄遠東鄂霍茨克海盛產的海參、螃蟹和大蝦引入香港餐館,那將是一大筆生意。
「財爺」走南闖北,愛交朋友,在俄政商界建立了廣泛人脈,前財長庫德林和遠東濱海邊疆區一位前州長就是他的好友,曾在港俄合作上擦出過火花,對方來港時也曾到他家裡做客。在「財爺」等的推動下,幾年前開通了香港-莫斯科直航,它對俄港溝通交流,特別是旅遊業的拓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財爺」今年底要率團出訪波蘭和匈牙利等國,明年打算到中亞地區考察。儘管香港管治的最大特點是「小政府,大社會(大市場)」,強調「看不見手」的作用,但「財爺」認為,必須要「適度有為」。他每次出訪,都會有許多商界大佬同行,與當地同行對接,如目前在緬甸的「香港工業園」已初見成果,成效可喜。
時下,聯儲局是否加息尚未揭曉,內地經濟結構艱苦轉型,周邊經濟環境異常嚴峻,「財爺」最關心的是要保持香港高就業率,保持本港總體經濟形勢穩定。香港正與東盟進行自貿協定談判,簽署後必將極大提高自身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筆者管見,香港要在「一帶」上有所作為,還須跨過兩座大山。一是怕冷的大山,因為前蘇聯許多國家冬季漫長寒冷,香港同胞連去哈爾濱看冰燈都心驚膽戰,怎麼能去更北邊的地方創業呢?二是須摒除「搵快錢」的思維定勢,「一帶一路」項目大多是長線投資,需要「鬥命長」。我想,倘能翻越這兩座大山,香港的「一帶一路」夢一定會結出豐碩果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