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有家報紙以圖文非議地鐵年輕乘客不讓座,引發好些年輕人反感,風波幾乎鬧到兩代分化。地鐵附設「關愛座位」宣揚敬老,「激進派」看不順眼,差點兒要發起「厭老運動」,間接對上述記者的報道表示強烈不滿。
年輕人發脾氣,你說今後長者乘客多尷尬?說實話,今日老當益壯的長者可不少,好些資深文化人,就曾以讓座為題寫過文章,說過自己故意面壁,避過年輕人輸送讓座的好意;其中有些長者,天天球場繞跑十個大圈,你給他讓座,他還要怪年輕人小覷他。說實話,只要老得精壯,腰不彎、背不曲、站得穩,這個伯伯婆婆,為己為人,反而應該倒過來讓座給年輕人。
理由有三:其一、根據最新醫學報告,證實座椅是老人頭號殺手,老人多坐傷身,身手靈活,兩腿未酸,上落有電梯也宜多走路,公車有站位,免得過也無須坐下。
其二、除為了健康着想之外,也得體諒一下年輕人,前輩打工時代,過的是朝九晚五合理工時,下班後尚有大量空餘時間享受個人生活;今日打工仔朝八晚十,唯一個人時間,就全賴車程中在座位上打機的幾十分鐘了。老人家骨頭不軟,怎好意思跟他搶位?
其三、精壯老者如已退休更加非讓位不可。年輕人一入職場已等同賣身,打工期間自由時間不多了;前輩們退休之後,一日二十四小時自我分配,過一日已等同年輕人過十日,雖說來日無多,論時計日,優悠日子說不定還豐裕過年輕人的未來歲月。
憑以上三點,就算有年輕人不服讓位,脾氣發過了火,也值得我們同情。何況疾病年輕化之下,外強中乾者或有痔患腳傷之類隱疾,自有不為長者讓座的苦衷,旁人何忍深責。話說回頭,關愛座位,既為有需要人士而設,理應不論老少,一視同仁,為免不必要的誤會,當局不妨在入閘處設備關愛貼紙,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以避免無謂讓座的爭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