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禮春
新一輪的經濟危機似乎即將到來。這從房地產商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態上可以看得出來。走在大街上,房地產商的廣告鋪天蓋地,無論是在高樓大廈的幕牆上,還是在過街天橋的橫樑上,或是在行馳的公共汽車上,路邊大嫂小姐派發的宣傳單裡,郵遞員送來的報紙中,無處不見房地產商推銷樓盤的廣告。可以說房地產商的廣告已經超過了任何一件商品的廣告。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叫人直看得眼花繚亂。不難看出,各房地產商都在竭盡全力地推銷自己的樓盤,聲嘶力竭地上演着最後的瘋狂:什麼「咆哮登場」、「震撼開盤」、「巔峰之作」、「驚天低價」等等等等,恨不得掏盡世界上最刺激、最誘人的字眼來吸引購房者。
然而縱觀內地的房地產商,他們在推銷自己的樓盤時,並不是以誠信為本、質量為上來取悅購房者,而大都絞盡腦汁地使用種種騙術,以騙為手段來達到推銷房屋的目的,而且還要美其名曰為:包裝策劃。
其中最慣用的騙術就是將自己出售或即將出售的樓盤吹得天花亂墜,誇大其辭、虛假宣傳。什麼最便宜的價位,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最適宜居住的環境,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最搶手最有人氣的樓盤等,好像個個新開盤的樓盤都是「天下第一,捨我其誰」。然而一旦購房者親臨現場考察,卻多是大跌眼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最便宜的價位,其實是房地產商拿出的一兩套結構最差、光線最差、最難賣出的房,定一個低價位來吸引購房者,甚至僅僅只是一個低價位擺在那裡,有其名而無實,純屬子虛烏有。等你詢問時,售樓小姐往往以低價位的房已售完來搪塞。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是一個最不靠譜的說詞。所有的樓盤不管是在東、在西或是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大言不慚地以此話來標榜。當然,你要是真追究,售樓小姐自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跟你來個移花接木、旁門佐證,叫你不由得不信。最適宜居住的生活環境,其實那樓盤僅僅只是個骨架擺在那裡,周圍還是雜草叢生、灰塵瀰漫、污水橫流,最優美最適宜居住的環境僅僅是在售樓小姐的口頭勾勒中。最方便最快捷的交通,即使樓盤身處郊外,離市區幾十公里也敢這樣吹噓,三十分鐘的車程即可到達市中心,其實是在無人的高速公路上飆車的速度來計算的,可惜中國的任何一座城市的交通還沒有達到如此的暢達。而最搶手、人氣最旺的樓盤,那也往往是房地產商自己導演的。有的地產商在樓盤開盤那天特地花錢請來一批「托兒」裝作在那裡爭相購買,還有的推出免費贈送盒飯或小禮品的誘餌,誘使你排隊領票,等隊伍排得很長的時候,他會用攝像機錄下來,充作踴躍排隊購房的廣告宣傳片。還有的樓盤用大紅的筆在許多房號上打上紅勾,聲稱那已全部售出,造成很搶手的假象,其實有的甚至一套都還沒賣出。諸如此類,真是花樣百出、醜態百出。
在將自己的樓盤宣傳包裝得如此精美搶手後,房地產商的第二個騙術就跟着上場了,那就是隆重推出的打折優惠。什麼一次性交款打多少折,先付定金一萬抵幾萬購房款。等你一次性交了款或交了定金後,就如同老鼠鑽進了鐵籠子,想跑也跑不脫了。等你揭開了新房的蓋頭,才知不是這裡不順心就是那裡不如意,跟開發商、售樓小姐當初的口頭承諾完全不是一回事,此時後悔萬千、捶胸頓足都沒用了,你想退房或是想退回保證金,才發現比爬雪山過草地還要難。售樓小姐會軟纏硬磨、千方百計地不讓你退房或退保證金。還有的樓盤聲稱購二房變三房,購三房送三十平米,其實那是要你購房後自己動手將二房改為三房,萬變不離其宗,不管你怎樣改,購房的面積是不會變的,即使真送了三十平米,那不是低矮的隔熱層就是轉彎磨角處,讓你空喜一場,望門興嘆。
還有的房地產商慣用的手法是「購房抽大獎」。中大獎者可以到國外旅遊或是送小轎車等等,然真正的中大獎永遠只是個掛在那裡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塊肥肉。這些還是小伎倆,還有更大手筆的騙局。筆者就曾親眼目睹過這一幕:筆者所住的小區新開一樓盤,為吸引購房者,居然打出一元起拍四套房的誘人廣告,雖然需要交五千元保證金,然參拍者十分踴躍。到拍賣那天,參拍者熙熙攘攘,擠滿會場。但拍賣師上場後,宣傳起拍的第一套房起拍價居然是6,888元/平,離開盤價僅相差幾百元。房地產商解釋是為客戶着想,節省時間,所以替客戶想到一個起拍能達到的適中價位,再加價起拍。這樣明擺的欺騙自然只有個別人參與,只加了一兩百元就再無人響應,然即使拍到的房比開盤價少幾百元,但事後那戶型卻讓拍中者並不滿意,房地產商卻稱已經做過公證,不能退了。
房地產商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欺騙原已售出樓盤的居民,蠶食已經建好的廣場和綠地。我所居住的小區二期建成之初有一個建好的羅馬休閒廣場,當初二期居民購房時,開發商曾承諾在一號樓對面的空地上,將來會蓋幼兒園、小學和一幢與一號樓對稱的六層樓房。儘管二期開盤時價格比周圍的樓盤要高幾百元一平米,但二期居民為優雅寬敞的羅馬休閒廣場和美好遠景不惜掏高價。十年過去的今天,房地產商為了狠撈最後一桶金,將二期對面的一小塊空地開發成第五期項目,修改原有規劃,將五期的地盤延伸至已建好的羅馬休閒廣場,而原先承諾和二期一號樓對稱的六層樓房也修改成三十三層樓,在僅幾畝地的小塊地面上,將要蓋六幢三十三層樓房和一幢四十五層樓房,其密集程度讓承建商都感到吃驚。
對於開發商的不守信用和欺騙,二期居民十分憤怒,家家簽名向該地區規劃局反映,規劃局卻稱當初有過公示和聽證會,有二期住戶代表參與並簽了名,但二期居民沒有一戶知曉公示公證過。經過調查,才發現當初規劃部門公示時,有意將公示張貼到離二期較遠的一、三期公示欄裡,而那個參與聽證的住戶代表原來就是房地產商的員工。由此可見,規劃部門的公示和聽證會完完全全是一場騙局。
普通的市民儘管對房地產商的欺騙行為奈何不了,但卻從其建房售房中的不擇手段上看出,房地產商都有急不可耐想拋售手中樓盤的心態,也就從中看出了房屋有降價的可能,所以往往持幣待購,不論開發商吹得如何天花亂墜也不為所動。而房產開發商因各方面要用金錢鋪路,成本太高,又想搾取更大的利潤,所以死不降價。這也就造成了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僵局,售者和購者之間相互觀望,這也就是如今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