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第12屆世界傑出華人獎頒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馬志堅先生 少林迷踪派傳人 術德兼修傳承文化


放大圖片

「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主席、全球32位師範十段的師傅之一的馬志堅師傅,師承葉雨亭師傅收為入室弟子,北少林滄州迷踪派傳人,為大名鼎鼎霍元甲的徒孫,他獲傳授多項獨門功夫秘技,習武逾60多年來的馬志堅先生,經過逾數十年的努力弘揚下,派裡的「緹袍劍」、「鐵腳羅漢拳」均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他數十年來堅持先師遺訓,以武會友不收分文,把這秘技傳承下去;2009年,馬志堅先生獲「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在武術界地位可謂內外兼修。■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濤

馬志堅先生於13歲時遇上葉雨亭先生學習迷踪拳,1955年以年僅15歲成為三名入室弟子之一,同時,他也是香港大學的高材生,當年13歲之齡就讀皇仁書院中一。小時候也隨本地著名「蓮體」書法家佘雪曼習書法,閒來還拉得一手好小提琴;馬志堅先生及後畢業加入政府機構香港教育局工作,28年的公務員生涯仕途平坦,曾擔任首席視學官,於1997年提前退休。

尚武精神傳承絕學秘技

馬志堅先生與迷踪派的淵源,他娓娓道來當中緣分指,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千百年來在神州大地廣為盛行;在中國近代武學名師中,霍元甲可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近廿年以來,迷踪拳由霍元甲發揚光大,其事跡成為了不同媒體的取材對象。馬志堅先生表示,但要說創立迷踪派的祖師,要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泰安人孫通帶藝上嵩山少林寺苦練十數年,之後向河北滄州青縣、靜海縣交界地的大屯村村民和小南河村霍氏傳授武藝,霍元甲的曾祖父也是孫通的高足,而一代傳一代的「霍家拳」也就是迷踪拳。

馬志堅先生的師傅葉雨亭先生正是是大名鼎鼎霍元甲的高徒,「在霍元甲眾多弟子當中,葉雨亭先生是其中一位高徒,在上世紀中葉戰爭期間,他輾轉來到香港授徒,由於戰前武館品流複雜,家長都怕孩子學武。當年南華體育會屬名門大派,戰後葉雨亭先生加入,家長才放心讓孩子們去練武。」

由於馬志堅先生自小熱衷於中華武術,並於1957年至1958年期間跟隨葉雨亭師傅習武,當時只有13歲的他憑着其對武術的天賦加上勤學苦練,因而深獲葉師傅賞識,收為入室弟子。「我的恩師葉雨亭是霍元甲的四位高徒之一,於二戰時期,葉先生先前往廣州,擔當廣州水師團練,然後來到香港,於當時的南華體育會開班授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值日治時期,盜賊當道,而先生獨自鎮守體育會,更有一次手執纓槍從二樓跳下來追趕賊人的事跡被登上報紙。

及後,外表溫文爾雅,內蘊尚武精神的馬志堅先生,獲得恩師賞識而收為入室弟子,更獲傳授「迷踪拳」和「緹袍劍」、「三節棍」及「鐵腳羅漢拳」等獨門秘技,從此「迷踪秘技」得以在香港承傳下去,他從此習武逾60多年,成為滄州迷踪拳第七代傳人;現為「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主席,全球32位師範十段的先生之一的馬先生,2009年獲「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在馬志堅先生的努力弘揚下,派裡的「緹袍劍」、「鐵腳羅漢拳」均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他希望把這秘技傳承下去。

發揚八段錦健身拳法

退休後的馬志堅先生,今年74歲,以習武授武為主要職志,多年習武、每天晨起練習八段錦,他的身體比同齡人健康壯健,精神煥發,完全不像已達古稀之年!

馬志堅先生數十年來堅持先師遺訓,以武會友不收分文;每周兩天的清晨,他風雨不改地在太古城對出鰂魚涌公園,向眾弟子們傳授「岳飛八段錦」拳法當晨操,目前現有門生約二百人,均來自各行各業,當中更不乏達官貴人,包括中國貿易公司總裁、前銀行董事、廉政公署高級人員、內地公安副局長及知名中醫師等。其中,將軍澳公立醫院醫生莊明健已追隨馬師傅學藝長達三十年,莊醫生更將馬師傅教導的八段錦引入老人科治療中心,效果理想,使社會大眾廣泛受惠。

在馬志堅先生看來,他的入室弟子需要達到他的三個要求:第一外表要斯文,內裡有尚武精神;第二,品德純正;第三,悟性要高。習武不易,一招一式都要時間重練。馬志堅成為葉雨亭入室弟子後,暑假還與葉先生同住,凌晨三點,就到草地以真兵器練武,在黑暗中訓練視力、聽力與聚精會神的能力。

「八段錦是北少林迷踪派用來健身的拳法,將氣功與拳術相結合,對改善心血管、肩、背、消化系統、膝蓋關節等問題十分有效。」作為習武之人,在馬志堅先生看來,武術是「以任俠為懷、以法為重、濟弱扶傾」,才可發揮「術德兼修」之精神、自衛助人及強身健體之目的,這正正是當年霍元甲成立精武體育會的理念。

承傳發揚中華武術文化

與馬志堅先生交談,他熱誠滔滔不絕,細說迷踪拳的發展和地位,在他看來,武術其實並非深不可測,其實是一項大家都能輕易接觸的文化,更是其中一項創意文化產業,也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文化由武術與文化組成,其實武術不單只是拳腳功夫,中國人要有尚武精神,指的是以強身健體為本,這就是最基本的武術精神。」

馬志堅先生強調:全神貫注的習武心,同時訓練堅強意志冷靜心神。所謂術德兼修,是將功夫修為融入生活;鑑於現代社會娛樂豐富,年輕一代的習武之風已大不如前,更遑論像他們那一代的潛心苦練。「我期望香港武術界先進同道能群策群力,共同把中華武術文化之精神及優良傳統繼續在香港推廣、承傳和發揚下去。」他期望,有朝一天,把中國武術國際化推上世界舞台。為促使有更多海外朋友認識武術。馬志堅先生在2011年起在網上設立「e武館」,製作出數千隻影碟,收錄了所有功夫及迷踪派歷史在其中,以發揚「術德兼修」之精神。

此外,馬志堅先生除了是少林迷踪派傳人,亦是易學大師,他師承國學大師柳存仁博士,這源於在皇仁書院讀中二時,他因為一篇作文而被已故國學大師柳存仁博士發掘了學習《易經》的天分,並收之為徒親傳十二年《易學》,成為財經界隱世香港堪輿學家。

迷踪拳:輕靈敏捷、變幻莫測

迷踪拳是晚清武術代表人物霍元甲(1869-1910年)所傳。據說清代乾隆年間,山東泰安(岱獄)人孫通,自小拜名師學藝,又到過嵩山少林寺苦練十年,再訪南北名家各取所長而創立迷踪派。後來傳給霍元甲的曾祖父,歷經霍父霍恩弟、霍元甲,傳到第六代滄州葉雨亭手。

迷踪拳承襲了少林外家拳的風格,特點是「閃、展、騰、挪」四種手法。「閃」即是閃避,同時攻守合一,後發先至;「展」即是開展,速出即收,隨機應變;「騰」即是起落跳躍,追影隨形;最後「挪」即是體位轉移,聲東擊西。迷踪拳以「迷踪」為名,因為其動作輕靈敏捷,變幻莫測。同時也講求功架,馬步要厚實,腰腿穩健,兼手眼配合,所以收入室弟子時悟性高是其中一個考慮元素。

個人名片

‧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主席

‧2009年獲「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

 頒發終身成就獎

‧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十段

‧世界功夫武術段位總會主席

‧世界功夫武術段位總會評審委員

‧加拿大中國國術總會名譽顧問

‧加拿大南拳學會名譽顧問

‧香港全真龍門太極國術社名譽會長

‧武術文化聯合陣線e武館總監

相關新聞
楊培東院士 國際納米材料學家 刻苦科研華人之光 (2015-09-23) (圖)
袁隆平院士 雜交水稻之父 助全球免飢餓 (2015-09-23) (圖)
梁貫成教授 數學教育權威 倡儒學助苦讀 (2015-09-23) (圖)
歐陽自遠院士 「嫦娥之父」論證月球 中國天體化學開創者 (2015-09-23) (圖)
陳達文博士 推動文化藝術 貢獻教育慈善 (2015-09-23) (圖)
陳煒文博士 電子業翹楚 承傳國粹文化關注青年事務 (2015-09-23) (圖)
張植煒博士 優質經營理念 勤奮抓緊機遇 領航內衣之鄉 (2015-09-23) (圖)
祝賀張植煒博士榮獲世界傑出華人獎 (2015-09-23)
馬志堅先生 少林迷踪派傳人 術德兼修傳承文化 (2015-09-23) (圖)
陳昌博士 開創引領鋼管王國 領先業界讚譽第一 (2015-09-23) (圖)
施清咸博士 堅毅熱忱見證 信譽秉承品牌 (2015-09-23) (圖)
黃偉文博士 策建華南最大汽配城 創辦電商平台酷配網 (2015-09-23) (圖)
張鍾麗裳博士 國際頂級復修文物專家 慷慨行善好施回報社會 (2015-09-23) (圖)
古巨基博士 亞洲樂壇巨星 香港傑出青年 (2015-09-23) (圖)
鄒倫倫博士 古箏藝術大師 弦鳴天籟音 「箏」光耀五洲 (2015-09-23) (圖)
陳正欣博士 慧眼開發中國市場 引進奢侈品先驅 (2015-09-23) (圖)
汪恩光博士 從廚具設計大師至廚具大王 (2015-09-23) (圖)
林曉輝博士 親和義利兼顧 成就優秀企業 (2015-09-23) (圖)
柯丹鳳博士 天地人和享成功 前瞻先機創佳績 (2015-09-23) (圖)
曾志龍博士 通衢東盟 心繫濠江 (2015-09-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第12屆世界傑出華人獎頒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