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愛鄉土和愛國家


呂書練

全國港澳研究會聯同本港多個研究機構周日舉辦了「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論壇,會長陳佐洱先生致辭一句「香港不『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國化』,使得『一國』之下的『兩制』都受到傷害」成為熱話,一時之間,各派議員都出來回應,大都為香港說好話,指港人並不懷念殖民地,更不會去中國化。這是實話。

不過,極小部分港人借遊行示威舉起殖民地旗幟,網絡出現「建國論」也是事實,陳會長作為當年「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又曾參與特區籌備工作,看到這些鏡頭,心中難免不是滋味。只是口氣重了些,經視聽傳播,「容易受傷的香港人」難免一時受不了,善解人意的陳會長翌日就相關講法作出補充,才令人釋懷。

真話不動聽,其實用心良苦,乃對香港今日困境感到痛惜,有心提醒,實屬善意。陳會長後來引用舊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的歌詞來說明國和家的關係倒是貼切。其實,無論是「有國才有家」,還是「有家才有國」,國和家都是分不開的,愛鄉土和愛國家也不矛盾,只是,年輕一代國家觀念薄弱,也沒經歷過苦日子,從新聞上看到內地一些不好現象,情緒容易受影響。

其實,一個人愛自己成長的地方,要保護家園,本來就值得欣賞,本土情懷也一直蘊藏在藝術作品中,那是文化特色。然而,今日突然冒起的所謂「本土派」卻是打着「本土旗幟」而做起排外,尤其是侮辱旅客的事,則令人痛心。

在殖民地時期,港人很少流露本土情懷,當中不少還只是視港為二次移民的跳板或暫停的港灣。倒是回歸之後,前途明朗化,尤其是內地經濟發展迅速,而歐美和其他亞洲國家也出現一些敗象,港人開始視這裡為永久的家園,根之所在,心之所繫,格外在意「風吹草動」,敏感了。

而一般年輕人的「本土意識」可能只表現在追求個人的「小確幸」:有份穩定的工作,有一點點錢,有個小窩棲身,寂寞時有人陪伴,過段時間可以旅行一下......如果只是這樣,頂多視為自私無大志,可惜,就是有人要煽動年輕人的情緒,教他們對抗自己的國家,若要糾正此歪風,應該從歷史教育和接觸交流着手。

相關新聞
百家廊:你叫我如何為你選擇 (2015-09-24) (圖)
琴台客聚:取消粵語與弒父情結 (2015-09-24)
思旋天地:「教育大學」 或「師範大學」? (2015-09-24)
隨想國:辦一場演唱會 (2015-09-24)
方寸不亂:3D「兩顆心」 (2015-09-24)
翠袖乾坤:文化人與吃 (2015-09-24)
獨家風景:愛鄉土和愛國家 (2015-09-24)
百家廊:入託記 (2015-09-23) (圖)
琴台客聚:靈根自植的一瓣心香 (2015-09-23)
生活語絲:可愛的樹熊 (2015-09-23)
天言知玄:楊振寧談《易經》 (2015-09-23)
鵬情萬里:月到中秋人未圓 (2015-09-23)
翠袖乾坤:祖兒 克勤開騷考EQ (2015-09-23)
路地觀察:兄與弟 (2015-09-23)
百家廊:風雨宜蘭 (2015-09-22) (圖)
聊易談經:履卦 (2015-09-22)
思旋天地:香港應明確行政主導 (2015-09-22)
發式生活:不要再浪費 (2015-09-22)
見多識廣:機場聽來的「冠軍」 (2015-09-22)
翠袖乾坤:法國仔 (2015-09-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