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生會聚會,一群同學已中五畢業十年,現都在事業起步階段。阿正是理科畢業生,讀書時在課堂上常有創意點子。難得見面,關心他的工作近況,他直截了當的說:「當土木工程師已有數年,但仍找不到方向,老實說,上大學的第一個星期,我已不喜歡這科......我希望有創新的空間,但在香港,我們只要依本子辦事就行了。」那他為何選這專科?「那個教授說這行出路不錯,我就選了。」
阿正在幾年間轉過幾次工,對前路的無力感愈來愈大......
生涯是生活裡的不同角色。由孩童時期開始,小孩子從父母、學校裡的學習活動對工作、不同的職業的認知;隨着成長的步伐,年輕人漸漸確立自我觀,對個人的興趣、能力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對未來工作、事業的期望,個人於社會裡的身份,也逐步成型;一生數十載,我們以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探索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生涯發展,是持續一生的課題。不過,對高中學生而言,他們面對的挑戰和隨之而要作的抉擇,對事業發展卻有極關鍵的作用。在中學推動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是要裝備好年輕人應付人生不同階段及角色的選擇和挑戰。生涯規劃是全人發展的重要元素,協助年輕人升學、就業,只是其中部分環節。生涯規劃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
1. 啟發參與︰透過緊密關係的建立,鼓勵青少年按自己的興趣多投入和參與,造就成功的經驗,建立身份認同,讓他們與社會連繫,從而激發動力,燃起正能量與重建希望;
2. 認識自我及發展︰通過個人評估工具、自我探索練習、以興趣為本的活動,協助青少年了解興趣、價值觀及天賦才能;
3. 探索出路︰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升學及就業市場資訊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如:師友計劃、機構探訪、體驗及實習計劃等),協助青少年探索多元出路;
4. 生涯規劃及管理︰安排職前培訓、試工計劃、學徒計劃、行業培訓、職業配對、個人履歷檔案建立及獎勵計劃等,協助青少年訂立行動計劃,為升學及就業的轉變作好準備,順利過渡。
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得「因材施教」-以年輕人為本,因應個人特質及需要,給予適切的個人輔導支援;也得「因時制宜」-以有系統的支援服務和學習經歷,回應年輕人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
阿正的經歷並不罕見,身邊的年青朋友或多或少都面對生涯探索的煩惱。在反思社會是否有足夠又多元的工作機會給這一代的同時,我們也得問學校教育是否做得足夠,不只追求單一的升學率? ■何玉芬博士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首席研究顧問(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