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實驗組的轉基因植物(已長高),其生長速度較對照組(剛發芽)的一般植物快兩周。 莫雪芝 攝
林文量的研究團隊及其博士生劉益松是次的研究取得突破,成為世上首個發表「AtPAP2」研究結果的團隊,並在國際會議上成為香港和內地唯一的演講者。雖然他們未來還想研究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相互影響和關係,還希望把研究成果於其他農作物、樹木和藻類上試驗,但林文量的團隊卻面臨着「巧婦難為無米炊」的困境,「現時我們的研究經費只剩十多萬元,很多構思只限於空想,而不能實行。」
是次研究等於找到令植物「快高長大」的「秘方」,林文量也因此於今年出席了在波蘭召開的第九屆「國際植物線粒體生物學會議」和在克羅地亞舉行的第二屆「FEBS植物細胞器信號工作坊」,成為香港和內地的唯一演講者。
正申多國專利 憂資源不足
此外,研究團隊亦在港大技術轉移處幫助下,正在申請美國、加拿大、澳洲、印度、內地、巴西的專利,但對於能否再有突破,林文量卻坦言,團隊面臨着資源緊絀的挑戰,「現時我們的研究經費只剩十多萬元,很多構思只限於空想,而不能實行。劉博士(劉益松)的合約將於下年中到期,我下一輪申請經費亦是下年中,能不能留住他、是否能繼續呢......現在是生存的問題。」
他坦言,他們是熱愛做研究的人,有些項目,即使無經費也會盡力堅持,但仍希望香港可以加大對科研的支持和投入。 ■記者 歐陽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