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淡水小鎮》訪港 歷經二十六年 感動依舊


放大圖片

今年的台灣月,帶來了台灣經典劇作《淡水小鎮》。由1989年首演至今,這齣描繪溫情人生的劇作已走過二十六年,擁有七個不同版本。2014年開始,《淡水小鎮》獲邀至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巡演多場,但直到今年才與香港初遇。這也是繼2013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訪港後,果陀劇場第二次來港演出。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果陀劇場提供

本土化講述溫情故事

作為果陀劇場的戲寶之一,《淡水小鎮》在二十六年內已排有七版,劇作的變化也折射出劇團的發展歷程。

果陀劇場1988年創團,翌年就排演了《淡水小鎮》,在300人的小劇場中演出八場,對處於初創階段的劇團來說算是不錯的成績。1993年,導演梁志民大刀闊斧地進行改編,《淡水小鎮》首次登上台灣「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標誌着果陀從實驗性的小劇團轉型成為中型劇團。1996年,當時的台灣文建會遴選作品代表台灣出埠演出,《淡水小鎮》中選遠征北美。到了2000年,《淡水小鎮》首次加入了歌唱元素,蔡琴醇厚的聲線為演出增添不少溫情,鮑比達當時重新改寫的音樂則沿用至今。2004年,果陀帶着《淡水小鎮》深入台灣的「窮鄉僻壤」,到鄉鎮作巡迴演出,關於土地與親情的故事打動了無數觀眾。2007年,梁志民再對演出進行了調整,而現在演出的就是這個版本。

《淡水小鎮》的劇本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我們的小鎮》(Our Town),但做了十分徹底的本土化。梁志民不僅將故事的舞台完全搬到了台灣淡水,還通過鉅細無遺的田野調查和史料考究,將故事精確嵌入到淡水的本土歷史中。借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小鎮上陳家和艾家一對青年男女的成長、相戀、結婚與別離,講述一段根植於台灣土地中的成長物語、光影故事。

梁志民認為,演出之所以歷經二十六年仍然觸動觀眾心靈,首先乃因為其文本的力量。「這戲就好像是非常精準的人生切片,」他說,「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中演了三十年的事情,好像把人生的幾個重要階段用很鋒利的刀子劃過去。這些切片看着似乎平平無奇,但堆着堆着,到了第三幕的時候,整個力量就爆發出來。在改編的過程中,我讓戲裡面的人物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美國人,而變成你我所熟悉的台灣人。」演出雖然以淡水為背景,但這個浪漫小鎮對喜愛台灣的觀眾而言並不陌生,所以演出即便巡演至北京、上海或廣州,觀眾都十分容易接受。「要特別感謝周杰倫,」梁志民笑着說,「《不能說的秘密》整個電影都是在淡水拍的,算是已經幫這個戲建立了基礎。」

演員功力獲兩岸觀眾認可

懷爾德的原著文本討論生與死、探究生命與虛無,梁志民保留了劇作的主題與結構,但將重點放在時光、記憶與親情之上,通過輕鬆的寫意的方式來傳達一種溫情的正能量。他從法國印象派畫家秀拉的畫作中汲取靈感,將「點描法」融入到舞台的美學設計中。劇中演員服裝上的顏色都以這種方式描畫,再加上抽象的舞台設計和作為背景的畫作,呈現出恬靜的意味,為舞台上的淡水小鎮描畫上一種「寧靜的永恆」。

歷經二十六年,演出的班底也幾經改變,劇中能夠穿梭時空、俯看人間滄桑的靈魂人物「舞台監督」,曾由蔡琴與陶大偉飾演,現在的版本則由兩岸知名的主持人曹啟泰擔綱。「蔡琴比較有母性的溫暖,為演出帶來溫柔色彩。陶大偉則有種通透,他像個老頑童,是三位中年紀最大的,演我們戲的時候已經接近七十歲,因此他有種事故和通透,讓這個戲有種很成熟的韻味在其中。而曹啟泰,就像隔壁的哥哥。我們在北京的演出結束後,報紙上的評論就說,曹啟泰像鄰家的哥哥,用他的幽默帶觀眾進入角色中。」演出的女主角艾茉莉戲份吃重,貫穿全劇之餘,更經歷了從14歲青春少艾到30多歲難產去世之後又返回十幾歲的神奇過程。飾演該角的蔡燦得以童星出道,五歲就開始演戲,現今接近四十歲的她演起十多歲的少女依然沒有絲毫違和感,更憑借此角色奪得2015年上海「壹戲劇大賞」的最佳女演員獎。

繼2013年來港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之後,《淡水小鎮》是果陀劇場的第二次訪港。正如梁志民所介紹,果陀的創作中,還有一個重要部分是原創中文音樂劇。對於向來喜愛音樂劇的香港觀眾來說,未來是否有機會可以欣賞到這部分創作,同樣令人期待。

相關新聞
《淡水小鎮》訪港 歷經二十六年 感動依舊 (2015-10-17) (圖)
《淡水小鎮》 (2015-10-17)
人終歸總要「爽」一次 《大龍鳳》 (2015-10-17) (圖)
台灣舞蹈王子李偉淳 《王者之風》月底世界首演 (2015-10-17) (圖)
舞劇《弟子規》傳先賢美德 (2015-10-17) (圖)
「塘河韻.甌江情」溫州書畫清正典雅 (2015-10-13) (圖)
齊鵬「山海經符號」主題展在港舉行 (2015-10-13) (圖)
中國動態影像藝術在德受關注 (2015-10-13) (圖)
兩岸「唐三彩」將首度聚首在台展出 (2015-10-13) (圖)
Tea Party II「夜店」品茶 混得好! (2015-10-10) (圖)
敢觀舞台:The Odyssey@The Public Theater --文化權利與社區動員 (2015-10-10) (圖)
深化創作交流 西九望打造亞洲舞蹈中心 (2015-10-10) (圖)
女藝術家香江呈獻「山海經符號」 學者型畫家齊鵬:畫筆記錄高昂時代 (2015-10-06) (圖)
小檔案: (2015-10-06) (圖)
內地首個國際性青年藝術雙年展亮相南京 (2015-10-06) (圖)
《港粵書法交流展》 (2015-10-06)
國際陶藝大師「閉關」20天創新品 點亮第九屆鈞瓷文化藝術節 (2015-10-06) (圖)
《十面埋伏》再見傳統 (2015-10-03) (圖)
記者手記:看一次戲劇讀一次人生 (2015-10-03)
豫籍在外青年音樂家 組團亮相河南省藝術中心 (2015-10-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