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踏入社會後,李俊仍繼續當義工,服務社會。 彭子文 攝
與內地生交流反思目標 任女青會委員回饋社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一次踏足內地的旅程,可以讓人更了解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一次做幹事服務團隊的經歷,亦可能成為日後服務社區的起點。曾於2008年參加未來之星國情班交流團的李俊,從南京大學學生身上反思了人生目標和夢想,其後更成為未來之星同學會幹事會的幹事,幫忙組織交流活動。今日已踏入社會的她,雖然已從未來之星「畢業」,但仍然服務着社會,擔任香港女青年會持續進修部委員,近日獲選為「十大傑星」候選人之一。
回憶起當年在樹仁大學會計系讀三年級的自己,李俊表示,未來之星到南京大學的國情班交流活動,打開了她對內地認知的那扇門,「當時我對內地認識不多,也沒有什麼機會到內地,所以那次交流頗深刻。」
不過,令她最深刻的不是什麼事和物,而是人。在那星期裡,兩名和他們朝夕相處、用心介紹南大、和他們談理想談人生的南大生。朝夕相處,李俊坦言對內地大學生的了解增進了不少 ,「香港的大學生會物質一點,內地的大學生對學習很有熱誠,常常談理想、夢想、人生目標。現在我們也有保持聯繫,你真的看到他們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邁進,這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激勵。」
除了互相學習激勵,他們也有着長久的友誼,李俊表示:「最開始我們會書信往來,是真的用紙用筆的那種。現在科技發達,我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上看他們最近生活如何,其中一位南大生,他早前結婚時也有特意和我說,分享他準備踏入人生另一階段。雖然大家所在的地方相距很遠,但我很為他高興。」
學員變幹事會長助籌劃
因為感受到「未來之星」活動對年輕人而言很有意義,李俊亦由同學會的學員變成幹事會的會長,幫忙籌劃到內地交流的活動,「做學員比較『柴娃娃』,做會長則要帶領大家去構思,一起日以繼夜地努力,吸取更多經驗,也和幹事有深厚的情誼。」
有幸認識施榮忻吳惠權
當時仍是學生的李俊,更因為成為未來之星幹事會會長,認識了一些社會名人前輩,可以向他們學習,「我特別想多謝施榮忻先生(全國青聯副主席)和吳惠權博士(未來之星基金會董事),雖然我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但他們很熱情接待我們,也會關心我的生活和近況。」
經歷提升溝通交流技巧
種種經歷,也讓今天從事銀行工作、專責內地和台灣客戶的李俊有了更優秀的溝通和工作技巧,「例如我到內地交流的經歷,可以成為彼此間的話匣子,而且未來之星有很多公開活動,所以我作為會長,也更懂得和人溝通、交流,也更理解別人的需要。」
當女青會義工回饋社會
踏入社會後的李俊,已從未來之星同學會中「畢業」,但她仍有做義工服務社會,例如在香港女青年會持續進修部擔任委員,為有關的再培訓課程訂立發展方向等,「我覺得自己也曾在不同的活動中受惠,令我可以開闊眼界,所以也想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