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
先說兩則新聞︰
網路流傳,危地馬拉一個12歲男童被黑幫挾持,要他在拿手槍殺死一個他不認識的巴士司機和自己被殺死之間作選擇。剛好男孩的父親就是巴士司機,他不忍跟父親一樣辛勤而貧苦的人無辜被殺,於是就選擇犧牲自己,被黑幫從大橋上丟下,最後傷重死亡。
巴西一個流浪漢路見持槍男子挾持女人質,持槍男與警方對峙時,危急之際,流浪漢伺機衝前撲倒匪徒企圖救人,雖然救回女人質,但流浪漢本身就不幸中槍身亡。
中國哲學家唐君毅說︰「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持社會之秩序。人亦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神之氣節。」
報道中的男孩和流浪漢,就表現了這種行義的極致。
為價值而犧牲
談到捨生取義,可能大家都很直接地聯想到某些史例,如文天祥義不降元,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這些偉大先儒先哲佔據了教科書的某些頁面,但捨生取義的精神往往亦潛藏於最平凡的社會之中。
孟子認為「生」與「義」猶魚與熊掌,在兩者不可兼得之時,唯有為更重要的價值而作出犧牲。正因為「所欲有甚於生」而「所惡有甚於死」,人類在某些情況下會願意以生命換取公義,而這種犧牲很多時建基於尊嚴、人生價值或同理心。
然而,思考時亦要謹慎,以免過度貶低個人生命的價值。如消防員的工作本身就要面對生命危險,但若救援行動的危險性太高,亦不應抱茪@命換一命的心態,畢竟被救者的生命有價值,消防員的生命也有同樣的價值。能捨生取義固是值得欣賞,但若因此而讓人看輕一己的生命,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況且,人若不幸要面對如斯的兩難抉擇,有時要考慮的因素也可能更加複雜。若換成是我們站在前述流浪漢的處境時,除救人的意欲與危險性的掙扎之外,可能尚會被個人的處境牽繫,若是家有老母、妻兒之時,在冒生命危險救人之時,會否多了一分猶豫?
從行小義開始
猶幸,雖然如是憑空想像是有其思考意義,但生活中面對這種抉擇的機會畢竟是少數,要行義也可以從小義開始。所謂日行一善,日省一過,於為人於行事也有裨益。「若人渴,與之杯水,皆利人事也。幾微言語動作,皆有可以利益於人者。」善雖有大小之別,但行善的心卻無尊卑之分。共勉之。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