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晟(前)、馬迪龍(後排左)和高頌雅研發一種會出發光的複合物,只要用手攜式快速測試儀器便可靈敏地測試水中的含鉛量。 浸大供圖
浸大研發金屬複合物識別 冀製近似驗孕試劑紙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鉛水事件引起全城持續關注,浸會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馬迪龍與研究團隊,就成功研發出一種熒光的銥(III)金屬複合物,再結合DNA技術進行識別,10分鐘內可簡便快速測試食水含鉛是否超標,有關技術並已向美國申請專利。新方法只需一部手攜式快速測試儀器和手提電腦,透過檢測鉛離子的發光探針,能準確測試食水含鉛量。而由於DNA和銥(III)複合物的結構靈活多變,團隊期望根據相同的原理研製出近似酸鹼試紙或驗孕試劑的快速檢測紙條,讓市民在家也可進行鉛水檢測。
該研究項目由馬迪龍、浸大博士研究生林晟、化學系四年級生高頌雅和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梁重恆合作研究。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一種會發光的「銥(III)複合物」,該複合物能夠特異性識別「G-四聯體」這一特殊DNA結構。
馬迪龍說:「我們發現鉛離子會令特別設計的DNA序列結構由單鏈變成『G-四聯體』這種特別的形態,而銥(III)複合物可以識別出這種結構的轉變,從而增強其發光程度,因此我們研發的系統可成為檢測鉛離子的發光探針,以檢測水樣本含鉛量是否超標。」
鉛離子濃度激亮「G-四聯體」結構
根據團隊提供的示範片段,當研究人員收到需要驗鉛的食水樣本,就可以將水辦加入特定和同等分量的DNA及酸鹼緩衝液,以提供測試所需條件,並以純水作為沒有鉛離子的對照,然後將樣本先後放在熱水和冰水中等待1分鐘至2分鐘。
其後,研究人員將自行合成的金屬複合物加入空白對照樣本中,把5微升鉛樣本放進儀器作為背景訊號,另外將需要檢驗的水辦加入金屬複合物及把5微升鉛樣本放進儀器測試。若測試系統顯示出數據為「Peak」(頂點),即表示水辦含有相當多的鉛離子。若研究人員把系統的背景訊號設定為10微克世衛標準,就可測試出食水是否含鉛超標。
實驗證明,隨着鉛離子的濃度增加,新的「G-四聯體」結構檢測系統顯示的發光程度亦隨之增強,可應用在快速測試食水含鉛量上,以監測環境與食水安全。
研究技術已向美國申專利
馬迪龍補充,傳統快速測試食水含鉛量的方法需時超過15分鐘,檢測標示劑(如熒光劑)索價昂貴,更可能受水樣本中的其他雜質影響而誤導檢測結果。他續稱,新方法檢測鉛含量的靈敏度高,更可檢測食水中低至10微克的鉛含量。由於DNA和銥(III)複合物的結構靈活多變,團隊期望根據相同的檢測原理研製出快速檢測紙條,方便度可媲美酸鹼試紙或驗孕試劑,讓市民在家也可檢測食水是否含鉛。研究團隊已就上述研究技術向美國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