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上海市政協常委
巴黎暴力恐怖事件的背後,是暴力政治的蔓延、分離主義的興起、極端思潮的氾濫。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離不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但香港目前已經出現了分離主義的苗頭。巴黎暴力恐怖事件警示人們,對分離主義勢力必須堅決打擊,值此區選的關鍵時刻,選民應該用好手中一票,決不能把選票投給那些製造分離、煽動動亂、鼓吹暴力的人。
近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世界,被稱為法國版的「9.11事件」,此事不僅是恐怖分子對法國犯下的罪行,更粗暴地踐踏了人類良知、道德底線和普世價值,是滅絕人性的暴行,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為之驚愕和憤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恐襲事件的背後是分離主義勢力的膨脹,而分離主義勢力的膨脹,源於極端思潮的氾濫。
再來看我們所處的香港。它本來擁有一個非常務實、平靜、沒有極端思潮的商業社會,但去年「佔中」以來出現了一些激進組織,他們宣揚「本土主義」和「港獨」言論,以街頭抗爭、蠱惑大眾、搞事亂港為榮,這是一個危險的苗頭。巴黎暴力恐怖事件警示香港,如果對分離主義勢力不堅決打擊、不有效抵制、不全民譴責,待其形成氣候,必會養虎為患,追悔莫及,遺憾終生。
警鐘之一:安寧穩定的環境是根本保障
如今的香港,面臨着經濟和民生的雙重困境。從經濟上看,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受此大氣候影響,香港經濟增速近年來減緩,雖然國家給予香港不少幫助,但「十二五」期間香港的經濟增長僅維持在2%-3%之間,與內地7%-8%的增長速度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全球多個權威機構的排名榜上,香港的競爭力都在下滑。從民生上看,香港人口老齡化嚴重,房價畸高,年輕人就業困難,貧困人口佔比較大。
香港要擺脫困境,並非沒有機遇。中國經濟被譽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十三五」規劃即將全面展開,中國將推動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推動「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建設,這其中都蘊藏着巨大機遇,只要香港能充當好「超級聯繫人」角色,就一定能夠分享國家發展的紅利。經濟發展了,改善民生有了財力支撐,兩大難題均可迎刃而解。
針對香港的機遇和挑戰,特區政府提出了一攬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計劃,而這些計劃的實施,需要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內地省份的合作。如果任由「泛政治化」現象繼續氾濫,反對派凡事貼政治標籤,逢中必反,逢「一國兩制」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為反對而反對;如果「本土主義」大行其道,動輒暴力趕客,甚至搞什麼「中港隔離」,其結果只能使發展機遇丟失、經濟增長無望、改善民生無力。
警鐘之二:對分離主義勢力必須堅決打擊
分離主義是當今世界許多地區動亂的源頭。此次巴黎恐襲事件就是伊斯蘭極端組織IS所為,這個極端組織的目標就是把分佈在各國的穆斯林分裂出來,建立一個超大的伊斯蘭國,改變現有的世界格局。
從極端言論的傳播,到極端組織的出現,再到極端行為的露頭、恐襲事件的發生,這是分離主義勢力興起的一條明顯軌跡。不能不看到,如今的香港已經出現了分離主義的苗頭。非法「佔中」行動中,激進分子暴力衝擊特區政府總部和立法會,企圖佔領這些地方,上演一場港版的「顏色革命」。非法「佔中」失敗之後,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雜誌公然刊登鼓吹「城邦自治」、「民族自決」等「港獨」言論,而一些反對派人士以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為藉口,居然給予輿論支持。港大副校長遴選風波中,港大學生會成員圍攻校委會,在有校委倒地的情況下,不准救護車進場施救。在本港多處出現的「暴力趕客」事件中,一些激進分子對內地遊客大爆粗口,抗擊警方維持秩序,有人趁機打出英國殖民管治時代的旗幟招搖過市......這些極端言論和行為播種仇恨,製造對立,撕裂社會,如果任其象病毒一樣不斷擴散、傳染,最終將毀掉香港。
我們不妨看看昔日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是如何對待分離主義的。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會。建國之前,就發生過數次非常恐怖的種族仇殺事件,讓社會動盪不安。新加坡建國之後,立法禁止有關種族、宗教、語言文化的煽動言論,造就了建國50年的安定和諧局面。新加坡言論自由的尺度遠比香港嚴,但最近一次的新加坡全國大選的成績可以證明,70%的新加坡選民支持執政黨的嚴格政策,新加坡多數人懂得在自由與極端之間尋求平衡。
面對香港分離主義抬頭的現象,每一個有頭腦、有擔當、有正義感的市民都應該權衡自由與法治之間的尺度,認清極端言行的危害,支持警方對分離主義勢力的依法打擊。
警鐘之三:支持「港獨」、支持「佔中」者沒有資格充當民意代表
恐怖主義都以宣揚、煽動、蠱惑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為欺名盜世、壯大勢力、行兇作惡的主要手段。香港市民應該怎麼樣正確教育、引導、帶領年輕人,成為懂法守法講法的下一代,值得深思。再過幾天,香港第5屆區議會選舉將正式投票。選民應該擦亮眼睛,善用手中一票,把票投給那些維護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發展、致力改善民生、努力服務基層的參選人,而支持「港獨」、支持「佔中」者只會搞事,不會做事,沒有資格充當民意代表。
選民們不妨重溫一下《區議會條例》第61條,這一條明確了區議會的職能,指出區議會職責就是向當局提出意見,擔當市民與政府間的橋樑,協助推動地區內的文娛康樂及環境改善的工作。如此看來,社區之內,諸如健康服務、環境衛生、交通安排、敬老扶幼等都是區議員的「正業」。然而,支持「港獨」、支持「佔中」者不務正業,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在社區,而在街頭。「佔中」、「港獨」、「光復行動」等極端行為不僅令市民蒙受數以百億元計的直接公帑損失,旅遊、基建等相關業界飽受打擊,香港平和、法治、購物天堂的國際形象屢屢受創,而且這種極端、暴力、無視法治的思潮還在毒害下一代。
如今,這些支持「港獨」、支持「佔中」的人又進入社區,跑到選站,堂而皇之參選。比如,有反對派推薦的候選人,公然在宣傳單張上聲稱自己曾參與去年七月一日預演「佔中」,成為511名被捕人士之一;還有反對派推薦的候選人,竟然聲稱自己曾參與去年「佔領」行動,「通宵到金鐘留守支持市民」等等。試問,如果這種人當選區議員,他會深耕社區、遵法守規、為民服務嗎?他們只會借助「民意代表」的身份繼續禍害香港。
本次區選,關乎香港的繁榮穩定,關乎市民的切身利益,關乎下一代的法治意識。為香港、為自己、為未來,選民們應投下負責任的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