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賢輝(左三)得到義工和市民支持,士氣高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競逐連任的池彩選區工聯會/民建聯黃大仙區議員何賢輝,是區內資深議員,社區工作心得娓娓道來。他近日接受本報訪問,由力爭便民升降機到處理豪雨危機,侃侃而談,從心出發。他強調,要落實民生措施,必先聽好民意,化為助民信念,以據理力爭換來社區一片笑聲,這些都為他逾20年的議員生涯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雖然偶爾會面對反對派政黨的干擾和阻撓,但他認為,始終以民生福祉為依歸,有市民的共同期望撐自己,最終仍會突破困境,切實為民爭利。
1994年當選黃大仙區議員至今,何賢輝議會工作逾20年,扎根池彩從未間斷,是資深民選區議員,深知社區工作苦樂。他在訪問中總結他的議政經驗時指出,「推動社區項目,從醞釀到實現,最先是要諮詢好居民想法,如果想法可行,認為是對的,便不要害怕,一定積極爭取。議員必先聽民意,後分析,並善於做市民橋樑,促進官民溝通,這個角色很重要。然後再加上做事要有耐性,不能抱一蹴而就的心態做社區工作。」
耐心溝通官民 防反對派搞事
何賢輝以自己最近的民生工作為例:為打造無障礙通道,爭取8年的彩虹站C出口增設兩部升降機接駁區內行人隧道早已成功落實,長者和輪椅人士將可直通地鐵站和牛池灣街市,不用再走樓梯和「長命斜」。
然而,工程至今3年仍「只聞樓梯響」,當局聲稱探土劃則和部門之間溝通需時,令他很失望,「係咪可以咁樣拖呢?這絕非藉口,特別係長者多的地區,更希望早日完工,令長者早日享用。」他指,必定繼續跟進監督,據理力爭,加快興建進度,做好議員工作。
不過,何賢輝認為,謀福祉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一些反對派政黨和組織經常製造事端,「他們竟稱設升降機會影響景觀、風水、私隱,完全無理,幸而居民絕大部分贊成設立,在強大民意面前,這些敵對組織才罷手。但這麼一反對,又令工程滯後一年。」他說,「我們應以民生福祉為依歸,不能因政見不同就逆社區福祉而行,這最終只會違背民生甚至民意,不得人心。」
豪雨危機現急智 爭建通道顯遠見
突發事件往往考驗一個議員的應變能力和智慧。何賢輝記得,十多年前彩虹平定道一場豪雨引發山泥傾瀉,堵住了居民出入要道。他當日上午收到屋苑法團主席求助,即時冒雨趕赴現場,聯繫警方消防,又參與跨部門工作小組,共同處理危機。事後又聯絡當年的土木工程處加固斜坡,確保事件不重演。
區議員同時要有前瞻眼光。何賢輝說,觀塘支線將以鑽石山站為交匯處,他和多位議員和社區人士聯同工程師現場視察,發現該處屆時交通將超負荷,遂及早建議在牛池灣上斧山道一帶興建通道,接通社區網絡,讓居民可直接走到港鐵站,避免再以巴士、小巴「駁腳」增加負荷,「現在要看港鐵公司有否決心對症下藥。」
多年議員體會,何賢輝說,當區議員在爭取時遇到阻力會不開心,但最終幫到居民,「滿足感不是金錢可以衡量,居民開心,我也很開心,這是堅持做好議員工作的最大動力。」連任至今多年,何賢輝仍未忘記議員的責任,「爭取一項民生工程,自己正背負着釵h居民的期望。」
同區候選人還有民主黨的胡志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