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口語考試講求的是團體合作,如壟斷發言則有機會導致主考介入「鋤強扶弱」。 資料圖片
說話卷可說是一份「綜合能力」的試卷。說話卷考核學生的「識見學養」和「說話魅力」。說話卷評分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闡述語言(內容)與應對態度(技巧)。上次已討論了闡述語言部分,今次筆者主要會集中討論應對態度部分。
首先,筆者認為應對態度即是「說話魅力」。學生要表現出說話魅力,說話時音量必須充足。試問學生於小組討論中自說自話,連組員都聽不到說話內容,更遑論與考生有8米至10米距離的主考老師了。
發言次數「1+2」
其次,發言次數十分重要,以公開試5人一組,15分鐘小組討論為例,學生發言次數最少應有「1+2」,即一次首輪發言,兩次自由發言時間,當然,這兩次自由發言,必須做到拓展討論角度、銜接別人觀點、回應別人說法等,做到質量互補。
此外,口語溝通着重的是溝通,換言之,如果學生滔滔不絕地演說,令其他人無從置喙,即使見解獨到,也無法取得上品分數。更甚的可能被主考判為壟斷發言,不但於應對態度方面會扣分,而且更影響闡述語言部分的分數。相反,如果組內每位同學都有發言機會,全組討論氣氛熱烈,彼此交流暢順,同時大家能深入拓展,深化話題,則全組同學分數可因此提升。簡而言之,即是全組組員既可共榮,也可共辱。
主考可介入「扶弱」
上文提到壟斷發言,是指學生不恰當地打斷別人發言,發言時間過長而不開放發言機會予組內同學,以及搶佔發言不退讓。由2015年起文憑試中文卷四口語溝通一卷中,如果學生經常觸犯此規定,主考老師可以介入小組討論,目的是作消極性的懲罰,並對弱者施予援手。因此學生必須提供機會給組員發言。
最後,要於說話卷突圍而出,學生平日在課堂上要多發表意見,壯大膽量,表現自信,儀態要大方;表達意見時多注意組織條理,應對有度,同時表達時也要顧及用語是否豐富,儀態言行是否端正合宜。當然單靠「說話魅力」不足以取得上品,還需要學生「識見學養」的配合。■王美琪 中文科老師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