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Mark McGinley(左)及方健恩本學年加入嶺大科學教研組,下學期將開辦4個科學科目供學生選修。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不少人認為嶺南大學無科學課程,但隨着該校去年成立「科學教研組」,情況有所改變。該校本學年就聘任了兩名相關教學人才,並擬於下學期開辦4個科學課程供學生選修。
兩名學者認為,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期望引入有趣的教學法,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實地考察,打破「科學很悶」的固有印象,培育他們科學知識及洞察力。此外,校方亦計劃引入服務研習科目,回饋社會。
嶺大向來主力於文商科目,為了培養學生有一定科學基礎知識,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重大科學議題,校方去年成立「科學教研組」,邀請Mark McGinley擔任主任,以及助理教授方健恩加入開辦課程。該校下學期將開辦4個科學科目,包括「生命科學:探索生命如何運作」、「自然災害學社會」、「生態學:環境的科學」及「了解進化」,並設立「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研究實驗室」作教學、外展及研究用途。
研用網相平台 拍蟲觀察自然
Mark McGinley承認,部分嶺大學生的確對科學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他們將科學跟計數、背圖表及「悶」扯上關係,自然不會有興趣接觸。因此,他們舉辦的科目必須引入有趣的教學元素,讓學生了解科學其實跟生活息息相關。
他舉例指︰「香港學生幾乎每人都擁有智能手機,時常機不離手,將來的課程可考慮引入網上相片平台,要求學生拍攝附近發現的昆蟲或動植物,既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亦可將課程擴展至社區,組成龐大相庫變成有用的自然記錄。」
方健恩亦表示,目前他正進行一項「尋龜研究」,採集區域的水土樣本化驗基因,以了解該處有無瀕危鳥龜出沒。他期望學生將來也能參與其中,例如到不同地區採集水土樣本。
Mark McGinley續指,目前嶺大在科學範疇上仍然處於萌芽階段,期望未來科學教研組的課程可以跟其他學科有更大互動,例如推出有關生物公共政策等跨學科課程,將課題擴展至更深入領域。
他透露,該校現時正在籌辦下學年課程,正在商討開辦最少一個服務研習科目,例如跟本地關注環境的非政府組織合作,為學生多安排實地考察,或與本地中小學合作,安排學生到校任職「一日老師」,指導中小學生基礎科學知識,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