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心穎指,課程向教師提供文言文教學的嶄新及有效方法。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高中中文科今學年起重設文言文範文,而為讓學生能更早打好基礎,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與多所中學合作推出「閱我深意:文言作品師生互動閱讀教學」計劃,讓中文老師利用四招應對文言文的「殺手鐧」,從初中起讓學生更容易解讀和運用文言文;而相關評估亦顯示,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閱讀動機均有所提升。有參與計劃的中一生直言,初學習文言文時十分恐懼,更視之為「火星文」,惟現時對於能夠自行理解文言文的信心增強了一倍。
港大教育學院研究團隊在2013年就計劃撰寫課程內容,讓老師以四招「殺手鐧」,包括理解配詞意思、上下文推斷、已有知識和部首字形推斷法,再配合教材建議、小組討論和匯報等,支援初中文言文教學。團隊並邀請9所本港中學參與研究,包括2所實驗學校和7所對照學校,有關學生均需進行前後測試,並以文言文閱讀能力測驗、問卷動機問卷及課程觀感問卷作量度工具。而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後測所得分數均比前測有顯示提升。
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是計劃的其中一所實驗中學,該校中文科教師馮心穎表示,傳統文言文教學着重教師講解,然後靠學生自行背誦。對文言文虛詞如「之乎者也」等的意思,一些高中生只能全部「靠估」,致未能理解文章深意,因此她認為應可於初中開始教學,才是加強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她認為計劃提供有效的步驟讓學生閱讀文言文,也有助提升學習動機。
新法讀「火星文」 中一生信心倍增
在採訪當日,馮心穎在中一中文課向學生講解篇章《塞翁失馬》,她除了利用上述四招「殺手鐧」去講解及引導學生認識字詞意思、文章主旨和內容外,同時要求學生參與小組討論,思考在哪些事件上「有福又有禍」,並要在班上匯報。有學生嘗試活學活用,提出恐龍大滅絕、使用平板電腦教學和測驗不合格等均存有利弊,可切合《塞翁失馬》內容。
該校中一生林俊名表示,升中初期對文言文存有恐懼,甚至覺得文言文是「火星文」,完全不理解當中意思;而透過課堂中學會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後,他笑言自己現時解讀文言文的信心大增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