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一位中六男生在學校陰雨操場左右踱步,手上拿着英文老師替他批閱的簡稿,口中念念有詞,認真非常;那邊廂家政老師也在縫紉室埋首,替男生準備那剛從師兄處借來的黑色西裝外套,把它熨得筆挺無痕;隨後班主任也前來幫忙,教導男生如何打領帶......
上期提到入學面試時的各種貼士,本期就分析一下在入學面試時做了什麼會扣分,各位同學就可以盡量避免了。
1. 中英夾雜︰這部分是同學可事前準備的。由於e世代的溝通模式不同,同學在日常溝通交談時不免會中英夾雜,甚至不自覺地大量使用潮語俚語,教面試人員摸不着頭腦;把面試看作中文科的口試般,多用正式用語,事前瀏覽一下相關學系/課程的網頁,或有關議題的新聞報道,把關鍵的中英詞彙抄下來,好好在家溫習和練習一下吧。
2. 眼神閃縮︰面試時要大方得體,聲調適中,切勿打斷別人的說話;完結時,以誠懇的態度多謝面試人員給你這個機會,給他們一個好印象吧!同學平日如較少有機會面對着一班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表達自己,就應趁文憑試後的空檔時間找朋友或師長好好準備。
3. 死記硬背︰把面試看成一個跟別人輕鬆交談、讓別人好好認識你的機會;過分背誦模擬答案只會令人覺得你欠缺自然和信心,缺乏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多思考修讀相關學系/課程同學的特質,跟自己的性格、能力、學習經歷和抱負的關係;切忌為取悅面試人員,從網上抄來一堆硬數字,過分吹捧自己或學系/課程的成就。
4. 回應過簡︰盡量避免只以單字回答,或答案過簡;如談到自己「性格外內」時,宜輔以具體例子或活動說明佐證;當問及對某學科/課程產生興趣的背景和原因時,應包括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如︰「去年我於甲公司實習了兩個月,負責採購和營運,從此便對商業運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講述經歷時,可同時顯示自己對某課程的深入認識:如「甲院校的工商管理課程向來重視社會企業責任,並為學生提供無數的增值及暑期交流機會,因此激發起我入讀的決心。」
此外,同學在面試前的準備也不可輕視。新學制下,大部分的大學課程收生都不會以成績作為單一收生準則,一些專業課程如醫護專業、教育、酒店管理、藝術、社會工作等,對同學於該學科的共通能力、專項能力或潛質、性格、相關興趣、個人抱負等極為重視。因此,同學須弄清課程的特色和要求,並整理高中的學習經驗和自己的「學生學習概覽」,反思、沉澱和連繫一下,重新為自己的學習經歷和事業抱負賦予意義。
最後,同學亦需勤加練習,多參與校內外的模擬面試活動,累積經驗,面試時自然得心應手。■徐恩祖(學校發展主任)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