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不少上班族由於久坐辦公室以及經常在巴士睡覺,所以不時會感到頸部僵硬以及頭痛。從座位起身時,甚至會後枕部強烈暈脹,有一種血供不上腦的感覺,嚴重時影響工作生活。但中醫骨傷綜合治療卻可以有效減輕頭痛症狀,只要配合適量運動並注意坐姿,即可以防止頭痛復發。 文:金維軒(香港中醫學會)
臨床中頭痛以頸源性頭痛最常見。頸部肌肉長期勞損,肌肉和肌筋膜變性會導致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錯位。椎動脈被卡住後,大腦會供血不足,進而引發頭痛。其實究其根源在頸部,而非頭部。所以,治療時一般會用針灸刺激局部穴位,配合中藥由調理。假如加上推拿手法復位,療效更為明顯。
骨正筋柔 氣血自流
中醫頭痛分為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傳統醫學《黃帝內經》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意即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匯聚於頭,以營養五行,使之發揮視、聽、呼吸、語言等功能,如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使氣血運行受阻,或內傷病久,氣血不足以充養;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均可引發頭痛。外感頭痛是因外感邪氣侵襲引起的頭痛,來得快去得快,但處理不好,日久遷延,會變成慢性頭痛。依中醫經絡辨證,外感頭痛可以分以下幾類:
1. 太陽經頭痛:風邪襲於太陽經令人頭痛,主要症狀為後頭痛(含肩背)、項背強、惡風寒、脈浮緊。可用羌活防風湯或葛根湯治療,或針列缺、束骨二穴解之。
2. 陽明經頭痛:風邪襲於陽明經令人頭痛,主要症狀為前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可用升麻葛根湯或芎芷石膏湯治療,或針合谷、內庭二穴解之。
3. 少陽經頭痛:風邪襲於少陽經令人頭痛,主要症狀為側頭痛、胸滿脅痛、耳聾口苦、寒熱往來、脈弦細。可用柴胡黃芩湯或川芎茶調散治療,或針外關、臨泣二穴解之。
4. 厥陰頭痛:主要痛在頭頂部,牽及頭角,自我感覺有一股氣向上衝騰,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可用吳茱萸湯加減,或針百會、太沖解之。
內傷頭痛多無外感症狀,通常由外感頭痛失治或體內陰陽失衡而致。症候可分以下幾種:
1. 虛勞頭痛:由操勞過度而得,症狀為頭部空虛、時時作痛、脈虛細。可服八珍湯或當歸補血湯治療,或灸足三里、關元,或針足三里、關元解之。
2. 肝逆頭痛:大怒傷肝,肝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偏頭痛或頂顛痛、夜眠不安、目赤脈弦。用小柴胡湯或天麻u籐飲加減,或於十宣穴放血,並刺合谷、行間二穴。
3. 痰濕頭痛:症狀為偏側頭痛,重而昏蒙,噁心嘔吐,胸脘滿悶,納呆食少,舌苔白膩,脈弦滑。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或針豐隆、陰陵泉解之。
4. 瘀血頭痛:症狀為一側頭痛,時作時止,痛有定處,或痛如針刺,或劇痛似裂或青筋現露,本型多見於壯年婦女,經行滯澀量少,且挾瘀塊,或經行頭痛加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或細澀。用血府逐瘀湯治療。或針膈俞、血海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