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中國統促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太平紳士
台灣大選,民進黨贏得政權,台灣進入第二輪政黨輪替,這也表明政黨輪替已經成為台灣政局的常態。有人說,國民黨大敗之後,將會淪為小黨,台灣將進入民進黨一黨執政的時代。這種說法太過悲觀,也太過武斷。如果國民黨能夠深切反省,發奮自強,而民進黨又不能改變「台獨」路線,重新挑起兩岸對抗,遺禍台灣民眾,下一輪的政黨輪替也不會太遠。民進黨不僅取得領導人的位置,而且在「立法院」奪得過半數議席,全面執掌台灣政權,對兩岸關係會產生什麼影響,備受關注。特別要強調的是,「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如果偏離,就會地動山搖。將要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國民黨敗在內政而非兩岸政策
有人說,國民黨在大選中慘敗,也意味着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失敗。這是一種誤導性的錯誤說法。國民黨今次敗選早已在預料之中,原因並不複雜,主要是馬英九執政期間,經濟民生困頓,引發一波又一波的民怨,而國民黨內爭愈演愈烈,台灣民眾求變心切,希望更換執政黨,帶領台灣走出困境。
台灣大多數民眾雖然不支持國民黨執政,但卻不否定其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堅持「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進入1949年以來的最好時期,台灣民眾分享到「和平紅利」,在島內形塑了「不敢獨」、「不能獨」、「不要獨」的共同認知。正因為如此,在今次大選中,民進黨不敢操弄「台獨」議題,蔡英文也不敢公然否認「九二共識」,不得不使用了「維持現狀」的方式表述其兩岸政策,被迫承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顯然,國民黨大敗,決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的失敗。
國民黨衰落之說過於武斷
民進黨在今次大選中大獲全勝,不僅蔡英文高票當選領導人,而且在「立法院」奪得絕對多數議席,國民黨則雙雙大敗。台灣政治結構由過去「藍強綠弱」轉變為「綠強藍弱」。有人因此認為,國民黨將持續衰落成為一個小黨,長期淪為在野黨,民進黨將成為一個超強大黨,在較長時期內可能沒有足夠力量的挑戰者與競爭者而「持續執政」。這種說法過於悲觀,過於武斷。
一方面,國民黨雖然在這次選舉中失去執政權,失去「立法院」多數黨席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但其有堅實的政黨基礎,並非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且,台灣民眾也不希望民進黨一黨獨大,而是希望國民黨保持相當的實力,一旦民進黨做得不好,可以有國民黨作為新的選擇。正如台灣網民概括所說, 「選對選錯不重要,反正有民主,四年之後可以再換。」
另一方面,民進黨是一個「台獨」政黨。陳水扁執政8年,操弄「台獨」,製造兩岸對抗,搞得天怒人怨。蔡英文雖然主張「維持現狀」,但要蔡英文與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難度極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能否維持,的確存有疑問。如果蔡英文不能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氣氛與環境,島內經濟民生再受拖累,台灣民眾一樣會拋棄民進黨。
「九二共識」不可背離
習近平在「習馬會」中表示,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習近平還強調,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國台辦負責人在蔡英文當選後發表談話強調,「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台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大陸方面的這些鄭重表態,顯然是講給民進黨聽的。
台灣多數選民既然選擇了民進黨,民進黨就有責任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沒有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民進黨執政要想解決經濟、民生、年輕一代的發展等問題,無異於緣木求魚。民意如流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陳水扁之下場殷鑒不遠,民進黨執政如果令台灣選民大失所望,同樣會面臨被趕下台的命運。蔡英文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曾經擔任過陸委會主任委員,當時便推動過不少便利兩岸交往的政策,例如開放小三通等。人們希望蔡英文能以務實態度,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維持和發展兩岸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