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顏雋與柬埔寨鄉民合影。 作者供圖
上月我帶領一群香港教育學院的學生到柬埔寨的偏遠鄉村服務,與當地鄉民共同生活了逾兩星期,體驗有生以來最簡樸的生活,也重新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所居住村落,電力不穩,日常起居用水依賴地下水或河流。居住房子是木頭搭建的高架屋,洗手間配置相對落後。不過,比起其他露天如廁、洗澡的居民,已幸福得多。
生活環境之原始,正象徵不帶城市的污染;簡樸的同時,卻也代表鄉民的收入僅足以餬口。他們世世代代依賴種植稻米為生,生活質素全受米價影響,無餘力支援孩子的學習。
接待我們的社福機構只有5個職員,主要為居民提供免費的英語教學,並協助改善村內衛生設施及對外的商業活動,而我們一行人,分擔了教授村內小孩英語的任務,同時與機構職員交流教育的方法。
這個小機構成立只有5年,卻吸引了不少當地義務工作者參與,協力提升柬埔寨學生對外的交流。這些義工大多為國內擁有大學學位的青年,他們希望從海外義工身上吸取各地最新的資訊及知識,並尋找合作夥伴,從而加快落後區域的城市化,令鄉民能真正接觸世界。
要全面落實上述目標,需要5年至10年時間進行。從當地義務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彈丸之地的局限,但學生及海外的力量也不容置疑。以香港的標準來看,這機構並無完善的體制,也沒有官方的支援,其運作模式並不規範化,但熱心的職員,有志改善國家的莘莘學子確比一切來得重要。能力可以培養,配套可以發展,但熱誠卻千金難買。
對這類小團體而言,知識、合作、機會遠比金錢的援助來得實在。若到達世界某角,希望他也可以略盡綿力,莫以善小而不為。■顏雋 香港教育學院學生、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獎得獎者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