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不朽的雲岡石窟(三)


■ 白頭翁

公元424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死去,拓跋珪的孫子拓跋燾繼承皇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那年他也剛16歲。一直虎踞在北魏北疆的匈奴柔然部趁北魏政權更迭,少皇帝登基未穩,便悍然發兵犯境直撲北魏。沒想到這位少年皇帝毫不懼怕,毫不猶豫立即御駕親征。拓跋燾意氣風發,師出有名,正好藉此戰機一舉掃平北患,擴疆滅敵。他竟親率騎兵,日夜不停,直接殺奔戰場。當他被柔然大兵裡裡外外包圍了50多道重圍時,這位生於戰場,長於戰場,從小就戎馬征戰的少年皇帝臨重兵受重圍竟然紋絲不亂,鎮定自若,指揮自如,身先士卒,擒賊擒王,以少擊多,把柔然大軍殺得兵馬大亂,丟盔解甲,盡顯少年天子卓越的軍事才能。

公元427年,拓跋燾又親率輕騎3萬多,長途奔襲,一舉擊破夏國,採用聲東擊西,引蛇出洞的戰術,佈下口袋陣,擊潰夏兵,攻破號稱石灰、白黏土、糯米汁攪拌夯築起來的國都統萬城。

拓跋燾繼承祖業,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

公元446年,拓跋燾西征長安鎮壓「蓋吳起義」時發現在一寺廟中,暗藏大量兵器,且僧侶竟然聚眾淫亂,拓跋燾大怒,多日積存在心中的怒火中燒,下令全國滅佛,拆除廟宇,搗毀佛像,驅散僧侶,捕殺和尚,史稱「太武滅佛」。

拓跋燾是個性情剛烈,又性情多變的皇帝,他平定北方以後,急切要安定江山,穩定政權,他感到佛教的影響和寺廟的勢力已經構成對他皇權的威脅,他認為一些地方上不穩定,頻頻造反的根源來自不斷擴大的寺廟,加上北魏自立國以來佛、道之爭日趨激烈,佛不容道,道不容佛,佛道不能兩立,而佛道都在朝廷中尋找代言人,發展自己的勢力。拓跋燾一聲聖旨,佛門遭滅。成為北魏統治139年期間的一件政治事件。大和尚曇曜此時此刻東逃西躲,風餐露宿,幾次險些被捉被殺。但曇曜高僧誓不還俗,誓不改信,堅信佛祖。想曇曜大和尚那臉苦相,的確可能和這段艱難困苦的日子有關。七年,整整七年,曇曜高僧風藏雨躲地整整度過了2,500多個日日夜夜,當他得到文成帝拓跋濬的皇昭,讓他趕快回來,主持雲岡皇家石窟的開鑿造像,下令在全國恢復佛教。曇曜高僧聞信,即使半生的佛門休養也難禁他放聲大哭。曇曜終於於公元460年奉昭開工,「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雕飾奇偉,冠於一世。」

武周山上鑿窟造像之聲真如金玉之樂,鐘呂之鳴,在曇曜大和尚聽來如同磬魚之聲,經律之美。這「開窟五所」乃皇家的佛窟,秉承法果大和尚的創意,領會拓跋濬的旨意,曇曜大和尚要把這五窟佛像打造成北魏開國的五位皇帝。拜佛如拜天子,跪天子如同跪佛。曇曜高僧不愧被拓跋濬拜為「帝師」。「曇曜五窟」即現在雲岡編號為第16至20窟,從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一直到時任皇帝拓跋濬,一帝一窟,依次而建,每窟一石門,一石窗,外壁雕滿千佛,主佛釋迦牟尼高達13米以上。它們或坐或立,或思或期,或眺或看,無不假釋迦之軀,雕皇帝之態,藉釋迦之儀,傳皇帝之神。「曇曜五窟」使雲岡石窟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拓跋氏皇家祖廟。

走進那高大的石窟,那一尊尊佛祖圓髻方額,高鼻深目,眉眼細長,嘴唇微閉,唇角上揚,巨耳垂肩,粗脖短頸,身軀健碩,神情既威嚴又可親,氣度既恢弘又睿智,在石窟中更顯得頂天立地,莊嚴肅穆。彷彿一步踏入佛國,又彷彿眾佛突降人世。不禁讓人肅然起敬!一千五百多年前石頭造像的神韻,俊美、剛柔、質樸,經歲月的積累,更顯得無與倫比的美,彷彿能讓人從那大佛的一顰一笑,那蓮花的一舒一展,那飛天的一屈一伸,那袈裟的一飄一動都能感到有一股股遙遠的羅馬、希臘、拜占庭遠古的石文化的美,這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在雲岡石窟中的絕妙展現至今仍沒有一個令人完全信服的說法。但這種藝術的交融卻折服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文化大師,他們除了讚歎,除了肅穆,還有由衷的折服。

1973年9月15日,中國總理周恩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專程來雲岡石窟參觀,讓蓬皮杜感到震驚和發自內心地歎服,這位當時已經病入膏肓癌症晚期的法國總統連連說不枉中國一行,太令人歎服,太令人震驚,太美了!

雲岡石窟的石造像可謂空前絕後!

曇曜大和尚步步不離石窟。據說當年從北方各地尤其從西域請來大量石匠大師,當雕鑿到佛祖時,要一刀三看,一鑿三拜。曇曜大和尚要上下左右反覆打量石像,要佛中有帝,帝融進佛中。每一窟中大佛造成,北魏乃至南朝,西域的高僧都不遠萬里前來拜跪,常常唸經之聲,磬鐘之聲和雲岡石窟中的鑿琢之聲相伴相隨,在晨煙暮霞中籠罩整個武周山。

我專門佇立在18窟大佛造像前,按「曇曜五窟」排列,此應為拓跋燾與佛陀合一的造像。「太武滅佛」,曇曜大和尚是受過拓跋燾的「政治迫害」的。曇曜該如何處理這石窟中的佛像?

仰臉細望,佛像太高大,15.5米,產生視覺的偏誤,兩頜圓潤,上額方正,兩耳垂肩,雙目正視,半袒右肩,左手持袈裟上舉胸前。右手臂殘斷,雙腳立於蓮台之上。大氣磅礡,威嚴莊重。已不知曇曜大和尚當年作何想法,如何作此設計?一說拓跋燾晚年庸邁,晚年未保,滅佛之後內亂外憂,死於宮中奸賊之手,活得威猛英雄,死得猥瑣渺小。晚年常為滅佛懺悔,已自得報應。又一說是此造像已有暗示,佛像左手捶胸,右手下垂,雙唇似動,雙目似滯,表現一種懺悔的神情,尤其其袈裟仍萬佛之衣,雖生時滅佛,但死後又崇佛,萬佛袈裟在「曇曜五窟」的石佛造像中是唯一的,足見曇曜高僧的智慧。還有一說是第18窟的佛陀在開鑿時就沒有鑿出右下臂,意在太武帝拓跋燾為滅佛斷臂自醒。俱往矣,端立在高大石窟中的釋迦牟尼亦威亦慈,亦莊亦穆,亦嚴亦親,1,500多年未變,讓一代代後人頂禮膜拜......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不朽的雲岡石窟(三) (2016-01-23)
書若蜉蝣:衙前圍與九龍街 (2016-01-23)
亦有可聞:康熙朝有個崔蔚林 (2016-01-23)
文藝天地.畫中有話:短訊 (2016-01-23) (圖)
來鴻:行走人世間心中存「天意」 (2016-01-23)
手寫板:夕陽中的蘆花 (2016-01-23)
歷史與空間:不朽的雲岡石窟(二) (2016-01-19) (圖)
字裡行間:廖恩燾的粵謳 (2016-01-19) (圖)
詩詞偶拾:春神的腳步 (2016-01-19)
來鴻:一公里一種美食 (2016-01-19) (圖)
遊蹤:運河古墩 (2016-01-19)
歷史與空間:不朽的雲岡石窟(一) (2016-01-16) (圖)
書若蜉蝣:土瓜灣前世今生 (2016-01-16)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二十) (2016-01-16) (圖)
來鴻:巴黎的勇氣 (2016-01-16)
豆棚閒話:搖滾的腰果 (2016-01-16) (圖)
浮城誌:緊挨 (2016-01-16)
歷史與空間:墊肩和襯領 (2016-01-12) (圖)
字裡行間:書仔時代 (2016-01-12) (圖)
詩詞偶拾:臘梅花 (2016-01-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