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佩韻) 「天氣不似預期」,香港天文台自上周預測昨日最低氣溫為11度,及後逐日調低溫度到6度至8度,與美國國家氣象局及日本氣象廳接近0度至4度的預測有差距,最終香港昨日錄得3.1度的低溫,令天文台「老貓燒鬚」。天文台助理台長黎守德解釋,極端天氣令預測難度較高,加上降雨會影響準繩度。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則形容,美國的數據可能只是「碰巧測中」。
黎守德:極端天氣難測
黎守德昨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極端天氣的預測難度較高,加上降雨等情況,會令現實溫度較電腦模型預測的低溫。香港天文台一直也有9天的天氣預測,且不斷調較數據,當中有不確定性的存在,但他不覺得外地預測香港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更貼近,如外國預測香港市區的0度沒有出現,最多只能說大家均尚未掌握到最接近現實的數據,「我]又唔使妄自菲薄鵅C」
林超英:歐美或碰巧測中
林超英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不能因為一次的不準確,就否定香港天文台的預測能力。他解釋,部分市民使用外國手機應用程式觀看香港天氣,加上統稱WRF的天氣研究與預報模式只是一個電腦程式,市民可以使用手機及電腦操作;但要進行相對準確的預測,便要輸入詳細數據,如香港的地型、海面情況等,像真度愈高,準確度愈接近。
他續說,歐美的運作模式是以當地為本,不會特別測試亞熱帶地區,其輸入的資料亦是當地情況,故相信其能預測香港情況可能是碰巧測中, 又反問市民有否留意歐美往後日子的數據是否有變動,是否準確。
不過,氣象預測數據不一,可能與電腦功能或系統有關。如美國國家氣象局使用的全球預報系統,每隔6小時運算一次,解像度最細可達12公里乘12公里。外國網站引用GFS數據製作的下雪預報圖,解像度為50公里乘50公里,解像度相對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