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醫治斑禿


放大圖片

斑禿是一種常見的脫髮疾病,俗稱「鬼剃頭」、「鬼舐頭」,中醫稱之為「油風」。患者頭髮會突然成片脫落,局部皮膚卻無異常,無明顯自覺症狀,屬於慢性皮膚病。患者多在無意中發現,脫髮區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不一。

文:符文澍(香港中醫學會)

頭髮部分呈斑片狀脫落者,稱之為「斑禿」;頭髮全部脫落者,稱之為「全禿」;全身毛髮,包括眉毛、鬍鬚、腋毛、陰毛,甚至毳毛全部脫落者,稱之為「普禿」。斑禿患者脫髮區的頭皮通常光滑而亮,脫髮區邊緣的頭髮鬆動,容易拔出。拔出的髮根已萎縮,呈上粗下細的狀態,少數嚴重者甚至會全身毛髮脫落。現代醫學尚未研究出本病的明確病因,但大量研究指出致病原因有: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精神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感染、中毒、營養不良、血管機能障礙、頭部外傷等。

過度勞累 易致斑禿

中醫學認為導致斑禿的原因可概括為虛實兩類,虛者多為氣血不足或肝腎兩虛,實者多屬血熱生風或血瘀發竅。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或五志化火,血熱生風,風熱上竄,髮失濡養,而致髮落;或氣鬱不暢,瘀血阻絡,氣血不能榮養毛髮,毛髮失於濡養,而致頭髮成片脫落;或氣虛血虧,毛髮失於榮潤,而致成片落髮;或肝腎陰虧,精不生血,血不養髮,髮根空虛,而致髮脫成片。

脫髮常在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神經緊張等情況下發生。當人們長期生活在快節奏與高壓力環境下,休息不足、過度疲勞與超負荷的精神負擔,易導致氣血陰陽失調,毛髮失於榮養,從而罹患斑禿。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雖本病有自癒傾向,但毛髮易再次脫落,以致病情常持續數月或數年,可反覆發作且病情緩慢,雖無致命危險,但影響容貌,從而帶來煩惱和痛苦,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自信和社交。以下介紹幾則中醫防治斑禿的藥膳食療方、中藥外用方及穴位按摩方法,但在臨症時必須辨證運用。此外,若斑禿病情較嚴重,則須看醫生,不可延誤病情。

一、藥膳食療

1.涼血消風粥

材料:生地黃10g,當歸10g,荊芥6g,苦參6g,蟬衣3g,白蒺藜10g,知母10g,甘草10g,大米100g。

製作方法:將前八味中藥用布包好與大米同放入鍋內煮粥,待粥煮成後,除去藥包即成。

功效:涼血疏風。

主治:突然脫髮成片,進展甚快,頭皮時有瘙癢,伴心煩易怒,急躁不安,頭皮烘熱者。

服用方法:每周3劑。

2.益氣養血生髮湯

材料:當歸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黃9g,人參6g,白朮9g,炙甘草3g,大棗5枚,雞一隻約500g。

製作方法:先將雞剖洗乾淨,然後把中藥清洗乾淨。將半鍋水煮滾後,放入剖洗乾淨的雞,約10分鐘後取出用清水洗淨。再將所有材料連同適量清水放入砂鍋內煲約3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補氣養血。

主治:病後或產後,毛髮稀疏枯槁,頭髮成片脫落,伴面色不華,頭暈目眩,倦怠乏力者。

服用方法:每周3劑。

3.核桃枸杞粥

材料:核桃仁20g,枸杞子15g,黑芝麻15g,大米100g。

製作方法:將前三味中藥洗淨,與大米同放入鍋內煮粥,待粥煮成後,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

主治:頭髮成片脫落,平素頭髮焦黃或花白,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者。

服用方法:每周3劑。

4.活血瘦肉湯

材料:川芎6g,桃仁6g,紅花6g,瘦豬肉適量,黃酒適量。

製作方法:瘦豬肉洗淨,切塊。所有中藥清洗乾淨。將所有材料連同黃酒及適量清水放入砂鍋內燉煮約3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頭髮脫落,日久不生,頭皮刺痛,面色晦暗者。

服用方法:每周3劑。

二、中藥外搽

生薑切片,塗擦患部,每日數次。

三、穴位按摩

穴位:百會、印堂、風池、內關、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湧泉。

方法:每個穴位按揉2至3分鐘。應均勻用力,輕重適當,每日1次,每次整個過程約20至30分鐘,10次為1療程。

四、斑禿的護理要點

1. 患者須找到消除煩惱及卸下心理負擔的解壓方式。

2. 保持情緒穩定,增強治療信心。不可因療效緩慢而失去信心。

3. 不宜過度操勞,工作、學習壓力不宜過大,需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習慣。

4. 盡量不熬夜,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5. 適當增加營養,飲食宜多樣化,補充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不酗酒,少吃甜食、肥甘厚味之品。

6. 注意日常頭髮衛生,不宜用鹼性強的洗髮液洗髮,盡量少用電吹風。

相關新聞
中醫治斑禿 (2016-02-21) (圖)
醫者手記:亞健康的冬令調養 (2016-02-21)
醫訊:天天喝含糖飲料 內臟恐遭脂肪包夾 (2016-02-21) (圖)
醫訊:孕前主食馬鈴薯 易罹妊娠糖尿病 (2016-02-21) (圖)
醫訊:治胃食道逆流 中西藥合併效果佳 (2016-02-21)
正確認識腰痛 (2016-02-14) (圖)
健康小百科:多吃黃綠紅蔬果 加強保養呼吸道 (2016-02-14) (圖)
健康小百科:嬰兒異位性皮膚炎 中藥藥浴效果佳 (2016-02-14) (圖)
健康小百科:保暖要訣:睡醒暖身再起床 (2016-02-14)
百花匯:花椒 (2016-02-14) (圖)
健康小百科:生果熟食更易消化 (2016-01-31) (圖)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護理要點 (2016-01-31) (圖)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醫防治 (2016-01-31) (圖)
穴道按摩 破解陰鬱情緒 (2016-01-31) (圖)
醫學解碼:癲癇的中醫治療 (2016-01-31) (圖)
醫訊:垃圾食品吃太多 恐致大腦萎縮 (2016-01-31) (圖)
冬三月 話閉藏 (2016-01-24) (圖)
健康小百科:冬令進補對症下藥以免補出一身病 (2016-01-24) (圖)
健康小百科:空氣髒冷 小心鼻涕倒流 (2016-01-24) (圖)
醫訊:嬰兒食物過敏或與出生時過強免疫反應相關 (2016-01-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養生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